价值链视角下地质公园地学旅游模式创新及效应研究---以江西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61114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雷彬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九江学院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冬英,乔秋敏,沈中印,杨云仙,魏伟新
关键词:
模式地质公园价值链效应地学旅游
结项摘要

Where the protection of geological heritage, the popularization of Geoscience knowledge and the promotion of local economic growth have been the three core goal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geoparks,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tourism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said goals. However, conservative and ossified work in geotourism patterns has resulted in deficient geoscience value, indistinctiv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erfunctory geo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insufficient tourist attraction, which hav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parks. With innovations in geological tourism patterns and their effects as the research target, this paper manages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al system for the value chain of geotourism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geopark-based geotourism, summariz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opark geotourism and their causes, explore the key factors and mechanisms influencing the innovation in geotourism patterns of geoparks, and propose an innovative pattern for geotourism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a tourism benefit evaluation model. In this process, empirical analyses on typical World Geoparks including Mount Lu, Mount Sanqingshan and Mount Longhu of Jiangxi Province have been conducted. Based on value activity analysis and accommodating actual conditions of geoparks , the paper that carries out in-depth researches into patterns and benefits of geopar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key geopark goals and enriching theory in this regard.

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地质公园建立的三大核心目标,开展地学旅游是实现地质公园三大目标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公园地学旅游模式保守僵化,导致公园地学价值缺失、地质特色模糊、科普浮于形式、旅游吸引力不足,这些问题严重限制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本课题以地学旅游模式创新和效应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地学旅游内涵及价值,构建地学旅游价值链结构体系;总结分析地质公园地学旅游开发传统模式的问题及原因,探究影响地质公园地学旅游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和机制,提出适合新形势下地学旅游的创新模式及旅游效应评价模型;在此过程中,结合江西庐山、江西三清山、龙虎山等典型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实证分析。课题基于价值活动分析,结合地质公园实际,围绕地学旅游模式和效应展开深入研究,对促进地质公园关键目标实现、充实地质公园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作为国家公园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类型,地质公园地学旅游创新发展,对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探索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从价值链的视角,以江西典型世界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考察、专家访谈、游客调查等手段,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创新模式及效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分析了地质公园地学旅游价值链的典型特征,建立了地学旅游价值链结构模型,其基本活动包括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地学旅游线路开发、地学体验活动策划、地学科普和环境教育、地学文创产品研发,辅助活动包括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创新、资金管理。(2)建立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旅游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庐山、三清山为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三清山地学旅游创新能力略强,但总体上都很薄弱。(3)按照“基础资源+核心资源+价值活动”的开发思路,提出地质观光、地学生态度假、运动拓展、地学文化、地质康体养生、地学科普等为主导的地学旅游模式类型。(4)通过网络游记和点评的文本挖掘,总结游客对地质公园资源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维度,指出游客对地质地貌、山地生态、山地气候等方面的科学价值认知模糊;(5)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对地质公园解说媒介、解说内容等展开研究,发现游客更偏好人员解说和地学解说牌的形式,更关注地质地貌形成、重要地质遗迹类别特征、典型野生动植物分布等解说内容;课题对地质博物馆地学解说效果开展研究,表明地学解说方式对游客的知识获取、游客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6)课题构建了地质公园旅游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地质公园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并以庐山、三清山地质公园为对象,对两套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了验证。这些研究为地质公园地学旅游理论充实和交流做出了一定贡献,并对地学价值保护利用、地学解说系统优化、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开发等实践有指导作用,同时为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和价值管理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4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雷彬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的诊断方法与调控机制研究 ——以庐山、井冈山、三清山为例

批准号:4126111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李向明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南方集体林改后林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与优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批准号:7166302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凡永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非核心企业创新行为模式演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7157311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伟光
学科分类:G0403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虚拟社区情感依恋特征、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以驴友俱乐部为例

批准号:4146103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唐文跃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