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目前对布鲁氏菌毒力的分子遗传机理仍不清楚。M5-90为我国自主培育的弱毒疫苗株,由强毒M28经独特驯化方式致弱并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性。通过对M5-90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发现20个与标准强毒存在差异且为移码突变的功能基因,其中9个为细菌外膜合成代谢相关基因,为了探明这些基因是否决定细菌毒力及他们在致弱机制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策略敲除M28 相应靶基因获得缺失突变株,然后将其与亲本株回归动物模型小鼠及专业和非专业巨噬细胞系,在体内和体外来比较M28突变株与亲本株在侵入、复制及存活能力的差异从而研究靶基因缺失对毒力造成的影响,进而确定靶基因的功能及在致弱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为系统阐明布鲁氏菌毒力分子遗传学机理奠定重要的基础。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兽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对布鲁氏菌毒力的分子遗传机理仍不清楚。M5-90为我国自主培育具有极好保护力的弱毒疫苗株,由强毒M28经传统钝感动物驯化方式致弱。通过对研究文献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布鲁氏菌强弱毒细菌在靶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的差异,推测细菌膜合成相关蛋白可能对布鲁氏菌的独毒力有重要作用。通过对M5-90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发现9个与M28等标准强毒存在差异且为移码突变的功能基因,为细菌外膜合成代谢相关基因,为了探明这些基因是否决定细菌毒力及他们在致弱机制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策略敲除M28 相应靶基因获得缺失突变株,然后将其与亲本株回归动物模型小鼠及专业和非专业巨噬细胞系,在体内和体外来比较M28突变株与亲本株在侵入、复制及存活能力的差异从而研究靶基因缺失对毒力造成的影响,进而确定靶基因的功能及在致弱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最终获得了A1103(M28-ΔA1103)和B0107 (M28-ΔB0107)的M28突变株,另外7个基因或者只获得M28单交叉突变株,或者无法进行缺失(推测可能为复制必须基因)。结果表明B0107基因对M28毒力影响显著,A1103对M28毒力影响不显著。M28-ΔB0107 和M28-ΔA1103经过20体外培养,Kanr表达稳定。小鼠体内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M28-ΔB0107、M28-ΔA1103和M28以106CFU剂量腹腔接种小鼠,M28-ΔB0107感染组小鼠脾脏含菌量显著低于M28组(p<0.05),感染6周时,前者低于后者近10倍;而且M28-ΔB0107感染组脾脏重量也显著低于M28强毒株组(p<0.05)。M28-ΔA1103感染组含菌量和脾脏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Hela细胞中侵染能力和复制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M28-ΔA1103和M28-ΔB0107突变株与亲本株M28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首次通过实验发现,在M5-90中缺失的编码O抗原聚合酶的BM28_B0107(以下简称B0107)基因决定了布鲁氏菌M28部分毒力,是M28一个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通过实验证明BM28_A1103(以下简称A1103)基因是膜合成相关基因,也是布鲁氏菌复制非必需基因,对于作为重组疫苗外源基因插入靶位点或者他进行功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兔化弱毒株致弱分子机理研究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适应家兔的关键基因定位
蕃茄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致弱机理研究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疫苗株与强毒株感染对靶细胞作用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