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ICTs)应用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这一变革的特点是快速便捷与低成本,反映在空间上,即可以实现时空压缩;反映在经济上,则是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使传统经济运行、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等发生重大变化。从农村层面看,ICTs通过即时的信息传递减弱了时间与空间距离因素对农村的限制,为农村提供了发展机会,如,大量的活动可以布局在传统区位之外,农村亦有可能成为吸引企业布局的新区位;多种公共服务可以通过ICTs有效地传送到农村地区,如人们能够即时登陆网络上的虚拟机构,获得农业建议、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信息,时空障碍将会减弱。本项目以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为着眼点,其核心目标是解释信息技术应用给农村空间组织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信息通信技术的空间影响理论;(2)剖析农村信息通信技术的供需状况;(3)归纳农村信息化内涵与特征;(4)探讨信息技术下农村空间组织特征与变化。
摘要: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应用及其带来的空间影响成为地理学重要的议题。人们发现ICTs不仅仅是城市现象,它对农村的影响更大。本项目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做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剖析中国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时空特征;深入分析信息技术下农村空间组织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取得的重要结果有:一,从宏观与中观视角计算了中国农村信息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无论中国东、中、西大尺度还是省域尺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二,根据案例区调研结果提出移动电话对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农村信息化程度测算指标中加大了移动电话影响力的权重,由此可对农村信息化水平衡量提出新的参考。三,从供给与需求的视角计算了中国农村信息化空间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化在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与当地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等关系密切。四,利用问卷调研与实际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河北省无极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组织中的应用与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对农村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影响明显不同于城市企业;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是共享信息的平台,其使用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五,根据调研结果同时发现:不同时期信息基础设施的拥有情况是影响人际交往空间变化的根本;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发展,农村居民人际交往空间出现极大拓展,同时相同空间范围的人际交往频次增加;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功能使农村居民社会交往空间类型增多。六,以县域经济为视角,剖析了区域环境、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与区域信息化推进的关系。研究发现,县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对信息技术的空间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居民收入结构的特点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从行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发现自2000年以来以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提出合理发展信息技术、优化空间布局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本项目以中国农村信息化过程及其空间影响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是对信息技术空间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继续。农村信息化发展是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的重要途径,其相关研究对制定农村区域发展政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信息化战略及信息化对社会的综合影响研究
时间成本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
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
环境管制影响下的产业空间组织演化机理与地方产业重构研究__以广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