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难以治愈的疾病,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介导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是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其中嗜酸细胞跨膜迁移向气道募集引起的气道炎症在哮喘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感邪是外因,痰邪伏肺是内因,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风盛挛急的理论,我们认为痰瘀阻络也是重要的致病环节,肺为巢囊之穴,非轻灵搜剔不能通达,据此我们以"疏风解痉,搜剔通络"治法理论为指导,拟疏风通络法方药进行临床实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先前的市级课题我们已进行基础研究证实疏风通络法方药对嗜酸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本次进一步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该治法方药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的干预作用及分子机制,拟从保护肺血管内皮角度探讨防治哮喘的机理,为更好地防治哮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嗜酸细胞是参与哮喘发病的关键细胞之一,嗜酸细胞跨膜迁移在哮喘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嗜酸细胞跨膜迁移简单地说就是嗜酸细胞跨越血管内皮的过程,广义地讲是指嗜酸细胞跨越血管内皮潜入肺间质、或进入小气道及肺泡腔的过程。哮喘发作时存在骨髓嗜酸细胞动员,并向外周血释放,嗜酸细胞与气道粘膜内微血管内皮发生粘附,激活内皮信号调控通路,在内皮信号调控因子的“牵引”下,发生跨膜迁移,并潜入肺间质、进入小气道及肺泡腔,活化后释放炎性介质,引起气道炎症反应。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中药疏风通络法方药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整个过程的影响,从五个方面系统观察了中药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外周血嗜酸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对嗜酸细胞跨膜迁移启动时与内皮发生粘附作用的影响、对嗜酸细胞跨膜迁移过程中内皮信号通路上六个关键调节因子的影响、对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及跨膜迁移后肺泡腔内嗜酸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药疏风通络方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跨膜迁移前、跨膜迁移过程、跨膜迁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嗜酸细胞与内皮的粘附及跨膜迁移的影响更突出,有类似激素样阻抑嗜酸细胞与内皮的粘附及阻抑嗜酸细胞跨膜迁移作用,其中中药高剂量组较其低、中剂量组效果更好,提示中药疏风通络方有保护血管内皮和阻抑嗜酸细胞跨膜迁移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了两名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4篇,已录用待发表论文3篇,在审稿中2篇。中药疏风通络法方药,以“肺络理论”为切入点,认为“痰瘀阻络,风邪引动”是哮病基本病机特点,强调“治肺必治络,搜剔肺络痰瘀”的治则治法,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本次课题基础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疏风通络法方药能阻抑嗜酸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及嗜酸细胞跨膜迁移,该研究结果为哮病“疏风通络”治则治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更好地防治哮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治肺必治络”、“疏风通络”法治喘的思想,就是要临证注意搜剔肺络痰瘀,疏通肺络,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实质上就是从保护肺血管内皮和畅通气道角度探讨哮喘的防治,该“通络法”思想也为其他慢性肺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嗜酸细胞活化Eotaxin/CCR3通路探讨疏风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分子机制
哮喘时气道嗜酸细胞性炎症的分子调节机制
补肾益精方药对细胞跨膜信息传递及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CD69在哮喘小鼠气道嗜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诱导活化嗜酸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