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的退塘还林对红树林湿地水鸟多样性及栖息地利用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610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张雅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高雪芹,唐朝艺,马维,李元熙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栖息地利用水鸟多样性退塘还林食物资源
结项摘要

Mangrove ecosystem has high service value, which is irreplaceable in providing important habitat for birds. Farming reclamation is the main threat of mangrove ecosystem, which reducing the area of mangrove wetlands and leading to habitat loss of waterbirds. Several important restoration projects were proposed by the country, one of which is fishpond restoration. By restoring the fishponds to mangrove wetlands, thus to improve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mangrove. However, due to lack of experience, fishpond restoration still has some unsolved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mangrove wetland after restoration has simple habitat types and low biodiversity. We propose to study the waterbird diversity and their habitat uses at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including semi-mangrove habitat, true mangrove habitat, mudflat and shallow water area, in naturally restored, partly artificially restored and totally artificially restored fishponds, respectively. We plan to compare the waterbird communities and their habitat uses at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in the restored wetlands and to investigate food resources of waterbirds including fish and macrobenthos,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how mangrove ecosystem maintains its biodiversity. Our study results could also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information for mangrove wetland restoration.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服务价值,在为鸟类提供栖息地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围垦养殖是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造成红树林湿地面积大幅减少,致使水鸟栖息地丧失。国家提出退塘还林等湿地恢复项目,通过鱼塘改造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但鱼塘改造普遍存在缺乏可借鉴经验的问题,恢复后的红树林生境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本项目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不同退塘还林方式下的湿地作为研究对象,探明不同生境类型(半红树、真红树、光滩、浅水区域)中水鸟的多样性差异及栖息地利用方式,从植物、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及鸟类多样性关系的角度,探讨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机制,为我国退塘还林/湿提供科学参考。

项目摘要

围塘养殖是造成红树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最主要因素。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国家存在大面积闲置的养殖塘,且围垦前大部分为天然红树林,这些区域为退塘还林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因此,为探讨退塘还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项目执行期内在东寨港选取了1995年进行退塘还林的样地开展研究,并选择了两种不同退塘方式的区域(无人工种植的自然退塘区、种植无瓣海桑的人工退塘区)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选取了临近的天然红树林和自然滩涂作为对照。调查内容包括红树植物、大型底栖动物、鱼类和鸟类,分析了四种不同生物类群在不同区域内的α和β多样性。此外,为更好地探讨退塘还林对β多样性的影响,我们还同时分析了β多样性的两个主要成分:周转和嵌套(丰富度的区别)。总体上,对照区(天然红树林湿地)内的鱼类和鸟类α多样性,以及红树植物、大型底栖动物和鸟类的β多样性均高于修复区,表明尽管经过20多年的恢复,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同质化现象仍然明显。此外,在整个研究区内,物种的空间周转率占优势,表明各生物群落的生态过程由决定性过程占主导,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主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另外,对比自然退塘区和人工退塘区发现,种植无瓣海桑的人工退塘区,其大型底栖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并没有显著高于自然退塘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应尽可能地避免对红树林的破坏,包括围塘养殖;此外,建立一套有效的红树林修复技术也是当务之急。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5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28275
发表时间:2022

张雅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翅碱蓬盐沼湿地变化对水鸟栖息地利用和取食策略的影响

批准号:3167231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东来
学科分类:C0403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退果还林工程景观弹性评估及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成本效益影响

批准号:4186104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谢正磊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多毛类不同摄食功能群食物组成的影响机制

批准号:3170036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陈卉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海湾污染对红树林湿地的影响和红树林净化环境效应研究

批准号:39470151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陈桂珠
学科分类:C0310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