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胎已应用了上千年,但安胎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传统中药方剂。但方剂成份复杂,难以被国际接受。本项目在证实黄芩苷等黄芩成分安胎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流产模型筛选槲皮素、黄芩苷、乙酸龙脑脂、黄芩素等配伍,根据各实验组的安胎效果,确定有效成分最佳使用剂量和配伍比例。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2 、IL-4、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CD80/CD86诱导的Th细胞的分化,探讨协同刺激分子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ELISA测定子宫组织液PRL、P4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CD4+、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和含量。体外培养早孕期奶牛的滋养层细胞观察中药成分的作用。最终目的是筛选适合临床使用的保胎中药成分组方,为中药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作出新的尝试。
本项目利用流产动物模型,研究了槲皮素、黄芩苷和乙酸龙脑脂等中药成分配伍的安胎效果。选用细菌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0.10μg/鼠),制造小鼠流产模型,孕4~7d分别口服不同保胎药物。LPS促流产后,子宫匀浆中IFN-γ含量升高,IL-4含量降低;子宫壁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预先口服保胎药物后,不同程度的抑制了LPS的作用,其中以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联合使用组的保胎效果最为明显,IFN-γ和IL-4的基本达到正常水平,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减少,较LPS组差异极显著。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合用对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小鼠LPS流产模型,小鼠子宫上皮TGF-1 mRNA数量显著减少(P<0.01)。预先口服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能不同程度抑制LPS的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保胎效果最为明显, TGF-1的数量显著增多,较LPS流产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小鼠子宫组织TGF-1mRNA数量变化与胚胎丢失关系密切,槲皮素能够调节小鼠子宫局部的免疫微环境。.分离培养怀孕大鼠的子宫内膜细胞,以Aroclor1254诱导子宫内膜细胞损伤,用不同剂量的槲皮素分别处理损伤的子宫内膜细胞。结果表明,槲皮素处理损伤的子宫内膜细胞后,CYP1A1和 CYP2E1的表达不明显,CYP2B1的表达随槲皮素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0 µmol/L槲皮素作用24 h对损伤的怀孕大鼠子宫内膜细胞CYP450的表达效果最明显。TNF-α和IL-6的含量在由Aroclor1254所致细胞损伤的培养基中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和P则比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加入槲皮素后TNF-α和IL-6的含量比Aroclor1254组显著降低(P<0.05)。说明槲皮素对损伤的怀孕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添加泰山盘石散、保胎无忧散的奶牛妊娠头数增加,同时血清中孕酮及IL-4水平提高,IL-4/IFN-γ比值提高。推测在妊娠早期,安胎中药方剂能够调节母体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网络,创造适宜的植入环境,利于胚胎着床。.本项目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 4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槲皮素的天然糖苷-异槲皮苷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药黄芩、白术改善胚胎着床的糖分子机制研究
异槲皮苷介导miRNA-29调控靶基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槲皮素对Hsf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具有病毒抑制活性的槲皮素类似物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