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无特效治疗,病死率高。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缺氧使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ET-1)和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之间的平衡失调,肺血管收缩重塑,肺动脉高压发生,但针对ET-1和NO的治疗在新生儿受限。成人相关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过转录水平调控ET-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而影响ET-1和NO的平衡;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也发现HPH新生儿血清及肺组织中HIF-1α均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HIF-1α在新生儿HPH是否具有相同作用,为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探讨HIF-1α、ET-1、iNOS在新生HPH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关系,推断 HIF-1α在新生大鼠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危,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不完全清楚。本课题围绕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 HIF-1α)及其调控因子:包括内皮素-1(Endothelin-1, ET -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HPH新生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表达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关系,深入探讨新生大鼠HPH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PH大鼠HIF-1α、ET -1和iNOS的蛋白质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HIF-1α及其下位靶基因在新生大鼠HPH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PH新生大鼠肺血管改变表现为:缺氧3-5天肺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升高,缺氧7天后mPAP持续升高并出现不可逆性肺血管重塑、右心肥厚,提示缺氧7天为新生大鼠HPH发病过程中的关键时间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海水淹溺性肺损伤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中的作用
HSP70调控HIF-1α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发声损伤中的致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