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证明慢性炎症等多种共刺激因子参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发宫颈癌的过程,但多种共刺激因子作用产生的宫颈高浓度一氧化氮(NO)是否影响HPV所致宫颈癌的发生尚不清楚。申请者在前期实验中已建立了可模拟宫颈周围高浓度NO的HPV感染宫颈细胞模型,并发现高浓度NO可增加HPV感染细胞中E6/E7癌基因的转录。本项目将在此基础上分析NO所致E6/E7转录增加对抑癌基因p53/pRb降解的影响;进而通过彗星实验、γH2AX焦点实验和基因变异检测等方法,探讨p53/pRb降解的变化对细胞稳定性及肿瘤发生的影响。从而在HPV感染和微环境因素共作用的新角度,提出宫颈高浓度NO可作为共刺激因子的公用信号,通过HPV癌基因转录和细胞抑癌基因降解,促进HPV所致宫颈癌发生的新机制。最终为病毒感染与微环境的协同致癌等研究提供新方向,并为建立通过控制HPV感染与降低宫颈局部NO浓度来预防宫颈癌发生的联合策略奠定实验基础。
慢性炎症等多种共刺激因子均可导致宫颈局部一氧化氮(NO)增高。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可模拟宫颈周围高浓度NO的HPV感染宫颈细胞模型,并通过此模型获得以下结果:高浓度NO可促进HPV+细胞中HPV E6/E7转录;增加的E6/E7可促进抑癌蛋白p53/pRb降解;极低的p53因不足以保护NO对DNA造成的损伤,导致了HPV+细胞的DNA双链断裂及基因突变增加,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增强。该研究通过HPV感染和微环境因素共作用的新角度,证实了宫颈高浓度NO可作为共刺激因子的公用信号,促进HPV所致宫颈癌发生。此项研究已发表论文4篇,待发表论文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2名已毕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疫苗防治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的研究
郎格罕细胞在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作用的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及协同因子致宫颈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女性人群中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自然史及其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