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技术对肝癌患者瘀血舌象及其不同证候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以实现证候的定量化和客观化。本研究针对当前舌诊智能化研究开发的研究热点问题,综合以往舌象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运用课题组研制的一体化舌象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分析方法系统,通过图像面积计算提取肝癌患者瘀血舌瘀斑的面积大小,及苔色的定量分析等,构建肝癌患者舌象特征表达信息库,以进一步挖掘提取肝癌患者舌质、舌苔与舌体特征信息;课题选择可以反映疾病证候动态变化的实验室指标MicroRNAs和DLC-1甲基化的表达,进行肝癌患者血清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和差异基因定量研究,运用生物信息技术,挖掘提取肝癌证候的相关基因,对瘀血舌象及证候进行动态观察研究,以进一步揭示肝癌患者瘀血舌象及其证候的发生机制,更好地满足中医辨证论治的需求,对瘀血舌象及证候的标准化、规范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技术对肝癌患者瘀血舌象及其不同证候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以实现证候的定量化和客观化。本研究针对当前舌诊智能化研究开发的研究热点问题,综合以往舌象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运用课题组研制的一体化舌象数字化信息采集和分析方法系统,挖掘提取肝癌患者舌质、舌苔与舌体特征信息,使用舌图像分析模块功能进行舌质、舌下络脉等的HSV分析,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具有线性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肝癌患者舌象为正常舌象,主要分布在肝郁脾虚组患者中。不同分期舌苔、舌态表现不同,I、II期薄、厚苔为主,III期多见少苔、剥苔,多数III期舌体不灵活,可见舌态短缩、强硬。课题进行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瘀血舌象及证候DLC-1甲基化的表达的动态研究,研究发现肝癌患者各证型都有DLC-1甲基化阳性反应,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瘀痰结组>肝郁血瘀组>肝胆湿热组>气虚血瘀组。运用生物信息技术,挖掘提取肝癌证候microRNA的相关基因,结果发现:不同血瘀证microRN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miR-122-3p各证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气虚血瘀组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组(P <0.05);miR-30b-5p在肝胆湿热组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其他各证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miR-182-5p在气虚血瘀组、肝郁血瘀组和肝胆湿热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血瘀证患者组织microRN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另外,课题还做了其他相关工作:原发性肝癌的文献研究、血液流变学研究及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肝癌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为临床上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分型及其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通过对文献和临床资料的整理,从瘀的角度探讨肝癌的症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客观指标,初步证明瘀与肝癌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琼海和梅州地区16-85岁之间的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肝癌相关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对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了解原发性肝癌同证型间血液流变学特点,并对肝癌的发展及预后给予初步评价。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肝癌患者瘀血舌象及其证候的发生机制,对患者临床分期、治疗及其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对瘀血舌象及证候的标准化、规范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玉米SP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基于GEO数据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小鼠基因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关键基因验证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多种信息融合技术建立瘀血舌象五脏辨病类证系统的研究
基于舌象图像矢量模型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支持方法研究
基于内容检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象数据库的建立
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研究- - -运用系统科学状态空间方法研究证候动态时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