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的组份间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67703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8.00
负责人:张立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郑秀珍,韩瑾,王珍珍,Rafia YOUNAS,胡青青,傅裕
关键词:
硫化物反应机理协同作用多组份多相反应
结项摘要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have resulted in serious and complicated air pollution in many Chinese cities. Atmospheric aeroso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Heterogeneous re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ir pollution. However, very little concer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terior synergistic effects of heterogeneous reaction on multi-composition aerosols up to now. Here we study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components on heterogeneous conversion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 on atmospheric aerosol by using environmental levitation cell coupled to the Raman microscope, DRIFTS etc. The corresponding reactivity and reaction mechanism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ior synergistic effect, and the changes in hygroscop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induced by the effects will be explored. We will further reveal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terogeneous conversion processes of atmospheric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 polluted environ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potential heterogeneous conversion pathways, and their possible impacts and roles in the atmosphere. This study not only help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heterogeneous reac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 but also helps to more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radiative forcing of atmospheric sulfate aerosol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conversion mechanisms of fog and haze.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与大气气溶胶生成密切相关的表面非均相反应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非均相反应的模拟主要采用单一成份的颗粒物,而真实大气颗粒物往往是含有黑碳、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等多种成份粘连或包覆形成的混合物,针对多组份颗粒物,特别是颗粒物中具有光活性、催化活性或弱导电性的组份之间存在潜在非均相反应协同作用的研究严重不足。本项目以先进的基于声悬浮技术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单颗粒分析为依托,结合DRIFTS等表征手段,考察协同机制存在下的含硫化合物非均相反应活性及机理,以及这种影响所引起的颗粒物吸湿及光学性质的变化,进而揭示大气颗粒物中组份间的协同作用对非均相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丰富对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的认识,有助于更准确地估算大气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以及更深入地理解雾、霾形成及其循环机制,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与大气气溶胶生成密切相关的表面非均相反应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非均相反应的模拟主要采用单一成份的颗粒物,而真实大气颗粒物往往是含有黑碳、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等多种成份粘连或包覆形成的混合物,针对多组份颗粒物,特别是颗粒物中具有光活性、催化活性或弱导电性的组份之间存在潜在非均相反应协同作用的研究严重不足。本项目以先进的基于声悬浮技术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单颗粒分析为依托,结合DRIFTS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协同机制存在下的含硫化合物非均相反应活性及机理,以及这种影响所引起的颗粒物吸湿及光学性质的变化,进而揭示了大气颗粒物中组份间的协同作用对非均相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通过本研究,掌握了复合大气污染环境中多组份气溶胶上含硫化合物的非均相反应活性及反应动力学。揭示了多组份气溶胶中的组份间协同作用对于含硫化合物的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以及该影响所引起的颗粒物吸湿性能和光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含硫化合物在多组份大气颗粒物上非均相反应的理论模型,评估了多组份协同作用在真实大气化学过程中的影响和潜在效应。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如EST, Sci. Bull., Small Methods,Nano Energy等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8篇。本研究成果丰富了对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的认识,有助于更准确地估算大气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以及更深入地理解雾、霾形成及其循环机制,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决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2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DOI:10.3724/sp.j.1089.2022.19009
发表时间:2022
4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5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张立武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771369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50701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10088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472409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803129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污染大气中有机成分对大气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批准号:2127702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孔令东
学科分类:B060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矿物气溶胶与城市大气污染物间的非均相化学

批准号:20177002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胡敏
学科分类:B0603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有机气溶胶非均相反应研究

批准号:20673138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束继年
学科分类:B030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反应活性物种在大气典型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化学研究

批准号:20673123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葛茂发
学科分类:B030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