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全球最年轻的陆-陆碰撞造山带,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由金矿床、金锑矿床、锑矿床组成的藏南金锑成矿带。本项目以成矿带东部然巴-也拉香波变质核杂岩周围代表性的邦布金矿床、马扎拉金锑矿、沙拉岗锑矿床为典型矿床,通过岩/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C-H-O-S同位素示综、Sr-Nd-Pb同位素示综、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结合气液相成份分析、40Ar/39Ar测年、锆石SHRIMP测年等综合分析测试方法,查明不同矿床成矿流体的化学组成、性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与成矿环境,确定矿床成因类型;阐明造山作用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及产生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Au、Sb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与成矿及不同矿床空间上发生分异的机制,建立造山作用与Au、Sb成矿的时空演化模型。项目研究对丰富与发展造山作用与Au、Sb矿床成矿理论及指导找矿勘探具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不同pH值下锑(V)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及其生物配体模型的构建
氰化法综合回收含碲金精矿中金和碲的工艺研究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青海大场造山型金(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
钨—锑—金喷流成矿与沉积盆地热动力演化
西秦岭宕昌-岷县金锑成矿区盐类物质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对湘西沃溪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金锑钨沉淀机制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