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同源蛋白模建方法,构建了高等植物豌豆光合系统DI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采用格点扫描方法,考察了活性区域的电性、氢键、立体作用特征分布,验证了所得模型的合理性。构建了典型光系统II抑制剂与DI蛋白相互作用的复合物模型,发现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作用位点SER 268等。研究了氰基丙烯酸酯类抑制剂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设计并合成了十多类近二百个新型结构的化合物,用Hill反应测定了所有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活性为每亩5-10克时的抑制率为84-100%,并且对单子叶有较好的选择性,部分化合物已达PI50=8.3以上(已知除草剂阿特拉津PI50=6.4),以此基础上,发现了4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先导化合物。本项目已发表论文15篇,获4项奖励。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新型抑制ALS酶除草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为靶标的新型除草剂的合理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
新型抑制PPO型除草剂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的研究
新型白化除草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