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区是地球上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由于全球变暖,近几十年北极海冰覆盖度持续减小,使得在夏季融冰季节,北冰洋的"生物泵"作用大大加强,使北冰洋陆架区成为全球生产力最高的海区之一。而不同的"生物泵"组成结构显著影响北冰洋的碳循环和碳埋藏效率。本项目选择北冰洋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为主要研究区域,拟使用化学的方法来探讨北冰洋"生物泵"组成。利用蛋白石/有机碳(Opal/CaCO3)、有机碳/无机碳(Corg/Cinorg)等比值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特征生物标志物(色素、类脂物)等来分析比较北冰洋不同海区的"生物泵"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通过断面重复调查、悬浮颗粒物在线时间序列采集(20天)、沉积物捕获器(布放一年)等样品的分析,结合海冰分布情况,研究不同海冰覆盖度和开阔海出露时间对"生物泵"组成结构的影响。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变暖对北极海域"生物泵"组成结构及其运转效率的影响。
项目采用现场实测资料与历史资料研究相结合,结合2012 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及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资料(包括营养盐,海水温、盐度等基本理化参数),探讨了北极海冰消融对“生物泵”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太平洋入流水团的影响,在楚科奇海楚科奇陆架光合色素以Fuco 为主,硅藻为优势种,而受低营养盐阿拉斯拉沿岸流影响区域硅藻的贡献率降低,硅藻对总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降低至65%,甲藻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11%。浮游植物群落以细胞更小、营养盐需求更低的微型或微微型甲藻、金藻和青绿藻比例增加。在加拿大海盆则黄绿藻、颗石藻所占比例增大。在海冰消融初期,会促进“生物泵”的运转,在海盆冰边缘区,生物量增大,但随着海冰的消融,开阔海出露时间的加长,“生物泵”运转效率降低,硅藻生物量下降,微型生物如青绿藻等生物贡献增大。不同海冰覆盖度年份,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及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表明全球变化显著影响北冰洋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结构,进而影响北冰洋碳的埋藏效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南大洋典型海域生物泵/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变化对海冰的区域响应
北冰洋高纬海区冰藻与陆源生物标志物对海冰变化的响应
海冰对北冰洋沉积有机碳组成及堆积速率的影响
北冰洋中心区融冰季节“生物泵”组成结构的时间序列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