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本研究小组前期通过Phosphoscan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卵巢癌部分样本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激酶磷酸化水平异常升高,显示其新的基因融合或基因拷贝数增加导致ALK的过度表达或激活。本研究利用5'RACE扩增ALK融合基因cDNA全长序列,鉴定伙伴基因名称及其融合方式,明确此类基因的融合频率;并且通过体外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检测融合基因转化能力和信号传导通路分子的改变,同时开展小分子抑制剂实验探讨其对非正常激活ALK激酶的纠正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ALK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为卵巢癌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本研究重点是卵巢癌样本ALK激酶异常高表达的研究,通过5’RACE等技术鉴定到一种新的基因融合:FN1-ALK。同时我们证明ALK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也是导致ALK高表达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检查其亚细胞定位改变等,同时通过小鼠实验证明这种基因融合能高度致瘤,而目前针对ALK的小分子抑制剂对抑制肿瘤的增长有效。.本研究开发出新的筛选技术并鉴定到一种新的ALK融合基因,目前正在进行RNA测序工作,为进一步拓展本方向的研究打下基础。.主要结果已经发表在 Cancer Research上“Identification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Ovarian Cancer”(2012;72(13):3312-23)。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神经母细胞瘤中ALK基因异常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
垂体腺瘤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瘤机制初探
ALK异常型神经母细胞瘤原发性耐药机制的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
新的致MALT淋巴瘤病原体及其致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