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中的最主要类群, 具有种类特异性的硅质壳是其重要特征,但研究中常常会发现一些难于进行分类学判定的硅质壳变形,影响了对硅藻种类的准确鉴定及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本项目拟从不同生境采集浮游和底栖硅藻,分离藻种,结合已有的硅藻分类历史资料,研究我国沿海常见硅藻种类硅质壳变形的主要特征和形式;通过各种理化因子影响实验,研究典型种硅质壳变形与主要环境胁迫因子的关系,阐明硅质壳变形的主要受控因素和可能的形成机制。提供我国首个海洋硅藻变形硅质壳的形态图谱和特征描述,为硅藻种类鉴定提供正确的壳面特征判别标准,解决海洋硅藻分类研究中由于硅质壳变形造成的错误鉴定问题。提出硅质壳变形的可能机制,为海洋生态学和污染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潜在的环境污染指标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中的最主要类群, 具有种类特异性的硅质壳是其重要特征,但研究中常常会发现一些难于进行分类学判定的硅质壳变形,影响了对硅藻种类的准确鉴定及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项目利用LM、TEM和SEM对采自中国沿海不同水域的硅藻样品进行了种类鉴定分析,并结合历史资料和文献,研究了我国沿海常见硅藻种类硅质壳变形的主要特征和形式。共描述自然条件下形态畸变的硅藻15属26种和3个未定种,室内培养条件下畸变硅藻12属20种38个株系。获得了我国第一个常见硅藻畸变形态的图谱、特征描述和种类名录,为硅藻种类鉴定提供了正确的壳面特征判别标准。. 发现了一个硅藻新纪录种-Haslea ostrearia,对畸变株进行了单克隆培养,并对其畸变特征、不同畸变形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畸变率的统计。对各种理化因子(包括营养盐、盐度、重金属Cd、温度、光照、空气流量等)与硅藻畸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光照、通气量、营养盐限制,尤其是P元素与硅藻的畸变显著相关;高浓度的Cd可导致硅藻畸变率的升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海洋硅藻硅吸收与生物硅化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机理研究
海洋硅藻的硅质化过程及相关中国海生物碳汇研究
海洋硅藻休眠期细胞形成与萌发的硅代谢分子调控机制
不同粒径硅藻对海洋酸化的生理生态学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