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47800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9.00
负责人:徐怡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剑葳,王书林,俞莉娜,张梦遥,彭明浩
关键词:
墓葬中国类型学建筑史仿木构建筑
结项摘要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discovered in the Chinese ancient tomb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istorical data, research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as a part of the body of the cultural relics of the ancient tombs,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discovered in the Chinese ancient tomb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must face the object of study. Compared with the ground ancient wooden buildings, the main advantage is imitation woo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the tomb: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more long; number of emerging with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burial conditions underground closed, so that the time change the history information is relatively pure. Stud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relatively clear and more stretches, the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meet to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d tombs so,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ypology of archaeology area,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the systematic burial,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analog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its own and ground wood construction, will enable us to more scientific,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reveal the imitation wooden building materials, culture and history, see the tomb in the science research value, deepening,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buildings, tombs and ancient society, and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cultural heritage.

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历程的重要史料来源,同时,作为古代墓葬文物本体的组成部分,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也是古代墓葬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和考古学必须面对研究的对象。与地面上的古代木构建筑遗存相比,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的主要优势在于:保存的历史信息更为悠久;数量随着考古新发现而不断涌现;地下封闭的埋藏条件,使其历史信息的年代更迭关系较为单纯。 研究材料的大量积累、历史年代的相对清晰和更为绵延,使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成为古代建筑及墓葬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因此,运用区系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厘清其自身的渊源流变及与地面木构建筑之间的模拟转换关系,必将使我们得以更科学、更系统认识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揭示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深化、完善我们对古代建筑、墓葬和古代社会的认知,进而推进相关学术研究。

项目摘要

课题组以墓葬中所见建筑史料为基础,并结合建筑遗存、考古遗存和相关历史文献,尝试运用建筑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方法,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史料的多维度研究,内容涵盖建筑史料的测绘记录、精细断代和建立时空框架等。本课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系列保存于地下和地上的建筑史料之间的互证关系,提出了如以建筑形制时空框架为基础的,融入多学科方法的“1+n多维研究”范式,从而拓展了对建筑史料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的探索,在建筑史和考古学等学科领域,提出了新的发现和认知。如,本课题提出了建筑史料中使用碳十四测年技术的范式,并指出建筑形制类型学研究与碳十四测年技术可进行结合,从而获得判断同一形制构件用料新旧的可能,为建筑史料的认知打开了一个新视角。又如,通过对墓葬建筑史料和地面建筑史料的对比研究,课题组发现了墓葬中仿建筑形制与地面木构建筑形制之间的时差关系,建立了墓葬仿木构建筑形制的时空框架,为运用墓葬中的纪年建筑史料研究地面建筑,或通过地面纪年材料研究地下墓葬,提供了高精度断代的科学依据,从而提升了建筑史料的历史见证价值。.总之,本课题在研究方法、研究实践和教学育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扩展了建筑史料的认知体系,建立了打通地上地下建筑史料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研究成果。并在人才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由承担本课题研究的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所申报的“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课程体系,2017年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 徐怡涛),2018年荣获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 徐怡涛)。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DOI:10.13204/j.gyjzG20052404
发表时间:2021
2

金属锆织构的标准极图计算及分析

金属锆织构的标准极图计算及分析

DOI:10.16112/j.cnki.53-1223/n.2019.02.003
发表时间:2019
3

结合多光谱影像降维与深度学习的城市单木树冠检测

结合多光谱影像降维与深度学习的城市单木树冠检测

DOI:10.11834/jrs.20220163
发表时间:2022
4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DOI:10.11947/j.AGCS.2020.20190222
发表时间:2020
5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DOI:10.11766/trxb201909090428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文字与绘画史料中所见唐宋、辽金与元明木构建筑的空间、结构、造型与装饰研究

批准号:5137827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贵祥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营造法式》的唐宋时期木构建筑、图像及仿木构建筑中的建筑装饰与色彩案例研究

批准号:5167832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路珂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批准号:5147825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刘杰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和异常史料的整体性研究

批准号:49471004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宋正海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