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口炎病毒(VSV)作为溶瘤病毒可以选择性的在肿瘤细胞内复制进而产生溶瘤作用,VSV的基质蛋白(M蛋白)能够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VSV瘤内选择性复制和M蛋白抗肿瘤的机制尚未阐明。国外的研究和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提示:VSV可能不仅依赖于肿瘤糖酵解获得能量和养料在肿瘤内选择性复制,还可能通过M蛋白促进肿瘤糖代谢向糖酵解转化有利于病毒复制。本课题组一直从事VSV及其M蛋白的抗肿瘤研究,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抑制糖酵解可以增强M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初步证实VSV的复制和M蛋白的抗肿瘤作用与肿瘤糖代谢有关。本项目将立足前期研究,从肿瘤糖代谢角度研究VSV在肿瘤内的选择性复制的机制,验证M蛋白在细胞内促进糖代谢向糖酵解转化,探讨糖代谢干预对VSV和M蛋白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本项目阐明VSV在瘤内的选择性复制机制,将为溶瘤病毒的肿瘤治疗提供坚实理论基础,推进M蛋白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
水泡口炎病毒基质蛋白(VSVMP)因其具备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一直受到关注,最近研究表明, M蛋白可以靶向线粒体并导致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高进而改变线粒体结构。 2 - 脱氧-D-葡萄糖(2DG)是一种合成的糖类似物,可以通过抑制糖酵解来降低肿瘤细胞能量供给,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M蛋白线粒体损伤和2DG的糖酵解抑制的能量双靶点抑制作用以及M蛋白和2DG的促凋亡的协同作用的研究来揭示一种肿瘤治疗的全新策略。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MCF-7 和CT26两种肿瘤细胞系来研究VSVMP和2DG的协同作用,这两种细胞都依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及糖酵解两个途径提供能量。我们首先在体外实验中评价了VSVMP细胞毒性作用和线粒体生物能量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VSVMP联合2-DG作用可进一步降低这种生物能量变化并进一步导致ATP水平降低,并明显地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VSVMP和2DG联用可抑制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有氧糖酵解,通过双靶点作用降低肿瘤细胞能量供给,而且VSVMP和2DG对于肿瘤细胞凋亡也具有协同作用,尤其对于线粒体和糖酵解双重供能的肿瘤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抗PD-1抗体SCFV基因重组水泡口炎病毒(VSV-Anti-PD-1)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研究
导入系统与表达调控双靶向的水泡口炎病毒M蛋白抗肿瘤作用研究
水泡口炎病毒(VSV)基质蛋白(MP)抗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水泡口炎病毒基质蛋白和beta防御素-2协同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