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行为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0202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杨石霞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MICHAEL D. PETRAGLIA,蔡书慧
关键词:
适应环境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技术原料利用
结项摘要

Nihewan basin located at the end of Fenwei rift valley system, and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area provide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early Hominids. The Nihewan Basin in North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laeoanthropological archives in Asia as it has an abundance of mammal fossils and stone tool assemblages in a number of localities (i.e., Majuangou, Xiaochangliang, Huojiadi, Feiliang, Donggutuo, Cenjiawan) .The proposed research could update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f early sites of Nihewan Basin, by presen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mparisons of the raw material sourcing and lithic technology of the main assemblages to reveal the knapping skill and capacity of the early hominid in the Basin.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will be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such as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geochemical fingerprinting, knapping experiment and lithic refitting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raw materials selective and souring strategy, we can assess to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the early inhabitants to the ecological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s are to evaluate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Nihewan early inhabitant and to contextualize them into the current discussion of the dispersal of Hominids behavior out of Africa.

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裂谷带的东北端,裂谷带独特的地质背景为早期人类生存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长期的第四纪地质和考古工作,积累了大量原地埋藏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化石和旧石器资料,其中尤以更新世早期材料引人注目,被一些学者称为东方的“奥杜为”。本研究以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霍家地、小长梁、大长梁、岑家湾、东谷坨等主要的早更新世遗址为核心研究对象,综合地貌学、地层学和年代学、地质环境、哺乳动物群、考古学等研究基础,展开石制品原料类型、获取方式和打制技术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运用野外地质调查、实验考古、拼合研究、技术解读及古环境恢复等手段,认识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的行为弹性、技术复杂性及其与气候环境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与非洲、欧州及亚洲其他重要遗址的对比研究,概括华北泥河湾地区在早期人类进化框架中的位置。

项目摘要

依据项目申请书和项目批准计划书的内容,综合利用年代学、环境学及考古学等分析方法,对研究课题开展综合研究,围绕“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行为与气候、环境关系”这一科学问题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整合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考古数据,采用大量数据横向和纵向比较,并结合环境气候背景。概述泥河湾早期人类行为适应与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在1.7 Ma BP开始到更新世末,盆地内有大量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存。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距今1.1-1.0 Ma BP盆地内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到达发展峰值,这与早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MPT)相关联。而后在进入中更新世早期到中期(0.8-0.4 Ma BP)出现了空白期,这可能与这一时期气候环境恶化,早期人群南迁有关。综上,本项目在执行中,在方法和思路上均有创新,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详实的数据统计对比,也为国内外同行的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新数据。达标的相关论著为认识区域内连续时间段的人类活动情况及与气候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杨石霞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行为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以麻地沟遗址为例

批准号:4137203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裴树文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9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上新世/早更新世转型期泥河湾盆地植被演替和气候演变特征与机制

批准号:4147215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李月丛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9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人的存续时间、生存环境及气候背景

批准号:4170218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曼玥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1.8-1.0Ma泥河湾盆地植被和气候变化及对古人类演化的影响

批准号:4187743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月丛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