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计算模拟等方法,及先进的测试技术,开展王家庄铜床成矿机制研究。研究包括:细脉-浸染型矿体地质特征,细脉-浸染型矿石石英中包裹体显微观察和显微分析,各种类型包裹体LA-ICP-MS原位分析,细脉-浸染型矿石S、Pb同位素分析,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石英二长岩Rb-Sr、Sm-Nd和Pb同位素分析,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和Hf同位素分析,蚀变岩显微观察,蚀变矿物成分和蚀变岩岩石化学分析。通过研究:了解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性状,来源;了解矿石矿物岩相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形成时代;了解石英二长岩成岩物质来源、形成时代;了解矿区蚀变分布,蚀变与矿化关系;参照以往成果,开展岩浆热液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及铜在流体中迁移、富集、沉淀成矿动力学计算模拟,剖析王家庄铜矿成矿机制及与邹平火山岩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岩浆作用的关系,建立王家庄铜矿成矿地球化学模型。
王家庄铜矿床位于山东邹平火山岩盆地北部,是一个中型斑岩-角砾岩型Cu(Mo)矿床。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25~128Ma。岩石富碱,LILEs和LREEs富集,HFSEs和HREEs亏损,无明显Eu异常;高的Sr/Y和(La/Yb)N比值,相似埃达克岩。全岩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549~0.70561), 亏损εNd(t)值(2.58~3.08), 富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8.363~18.520, (207Pb/204Pb)i=15.584~15.595, (208Pb/204Pb)i=38.237~38.297);亏损锆石εHf(t)值(1.9~4.0)和高δ18O值(6.3~7.6‰)。两种矿石的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水溶液包裹体。角砾岩型含矿石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90~320°C,盐度峰值为5~10wt.%NaCleq.和40~45wt.%NaCleq.;斑岩型含矿石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30~320°C,盐度峰值为5~10wt.%NaCleq.和55~60 wt.%NaCleq.。包裹体激光拉曼组分以水蒸气为主,原位成分中富含Cu。估算矿床深度1.5~2.5 km。角砾岩型石英中的δD为–63.7~–56.5‰,δ18OH2O为–1.14~1.79‰;斑岩型石英中的δD为–89~–69‰,δ18OH2O为1.26~7.24‰;说明两种矿石的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水,后期混有大气降水。辉钼矿Re-Os年龄为128Ma。角砾岩和斑岩型矿石的δ34S值相似,近于0 (–4.8~2.1‰);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206Pb/204Pb=18.295~18.402、207Pb/204Pb=15.551~15.574、208Pb/204Pb=38.215~38.331), 与石英二长岩相似,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源于石英二长岩或相似的物质。约130Ma,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后撤,导致邹平地区岩石圈拉张拆沉,软流圈上涌。被软流圈加热的洋壳及富含Cu、Mo的上覆沉积物发生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与上覆地幔橄榄岩反应,之后上侵浅部地壳形成石英二长岩。岩浆演化晚期形成含Cu的成矿流体在沸腾减压降温及与大气降水混合作用下,使流体中的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王家庄斑岩-角砾岩型Cu(Mo)矿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新疆阿尔泰小土尔根铜矿岩浆-成矿流体作用与铜矿富集机制
新疆东天山三岔口铜矿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机制研究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地球动力学与成矿模型研究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紫化聚铜”成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