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球囊菌是引起蜜蜂白垩病的病原真菌,危害严重,但其致病机理国内外还没有研究报道。几丁质酶对昆虫中肠围食膜结构的破坏是各种病原微生物侵染宿主的一个普遍机制,几乎所有的昆虫病原真菌都能够产生几丁质酶。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对围食膜的作用进行析。研究内容包括:1. RT-PCR技术克隆分析几丁质酶基因cDNA序列,利用核酸杂交(Southern和Northern Blot)等技术对基因的结构、拷贝数以及转录时相等问题进行研究,利用ELISA技术对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2. 几丁质酶的分离和体外表达产物的测活,通过体内、外试验确定几丁质酶对围食膜的作用。3.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定该基因在球囊菌上的表达位置和侵染过程中在围食膜上表达和分布。以期探明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的特性及其在侵染蜜蜂幼虫过程中的作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感染蜜蜂球囊菌的病毒遗传特征及其对蜜蜂球囊菌毒力的影响
两种蜜蜂幼虫的球囊菌抗性差异机制研究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编码siRNA及其RNAi抑制因子在免疫保护中作用
几丁质合成对绿僵菌侵染致病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