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着眼于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全国其它地区探索生态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本项目以鄱阳湖建设为研究对象,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生态足迹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和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方法,对生态-经济-金融耦合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从金融生态的视角研究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资本保值增值、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的耦合关系,构建生态资本-生态经济-金融生态耦合关系测度方法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依据自然生态承载力及金融生态承载力构建生态资本-生态经济-金融生态耦合发展模式,依据生态-经济-金融复合系统演进机制给出耦合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为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构建和优化生态、经济与金融多赢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对全国其它地区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本课题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主题,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生态足迹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等,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耦合协调度函数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生态—经济—金融耦合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以探索鄱阳湖地区“三类生态”(生态经济、生态资本和金融生态)为主线,分别对全国、华东地区、中部地区、鄱阳湖地区和江西省的生态—经济—金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生态经济方面主要对城市低碳经济、低碳城镇化、环境与经济、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和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生态资本方面主要对投融资、生态与资本耦合发展、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和融资效率展开了研究;金融生态方面主要对城市金融生态、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关系和金融辐射力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产业集聚(金融和物流)演进和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1)关键研究结论: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别;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严重;生态资源、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地区性的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水平起着关键作用。.(2)主要模式:基于鄱阳湖地区生态功能分区,构建了“生态资本+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旅行社+区域性银行”、“生态资本+生态农业+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合作互助性金融组织”和“生态资本+生态产业+生态工业园+产业投资基金+商业性金融组织”三类生态资本运营发展模式;通过对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分析,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模型和“一心、两线、三带”的生态资本运营格局,实现“造血式”生态补偿;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认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金融支持”是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本运营金融支持的最佳模式。.(3)主要对策:鄱阳湖地区应该立足现有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增加高品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延伸种植业产业链条,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良性互动的今天,当地政府需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及时采取相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典型喀斯特地区城市“空间-人口-经济-生态”系统动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调控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经济集成耦合模式
金融生态演进与实体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生态脆弱地区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