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治疗多种皮肤病,但同时可诱发光敏性皮炎和皮肤肿瘤,其确切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国外研究发现,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第三天,表-真皮结合处出现补体iC3b的沉积,这种沉积于照射后第七天开始消退;而与此同时真皮CD1c树突状细胞快速减少,直到第七天才恢复正常。由于树突状细胞是一种独特的抗原提呈细胞,能与初始T细胞作用,决定T细胞的分化,从而影响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据此,我们不由地设想,补体iC3b的沉积与CD1c树突状细胞的消失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而由于MAPK信号传导途径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起着决定性作用,iC3b有可能通过影响此途径来调节树突状细胞的产生,相应的MAPK抑制剂有可能逆转紫外线的这种免疫作用而成为临床上新的治疗药物。此项目旨在探讨紫外线免疫调节的机制,并探索产生新的防光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FasL反向信号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和功能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炎症因子对树突状细胞表达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及信号传导机制研究
树突状细胞调控哮喘中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神经胶质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