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加热诱发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0150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潘晓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凌,朱小香,郑鹭,吴祖星,兰彩莲,萨喆燕
关键词:
经络IRRTMHSP70加热诱发M3受体RNA
结项摘要

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经络的现代科学研究是有望最早被科学系统阐述的中医临床和基础理论,从而成为中医整体现代化的突破口,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源头创新项目。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自然状态下人体体表可以显示出与古典经脉路线基本一致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加热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点,都可诱发出与该经脉路线基本一致的IRRTM,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特性显著高于非经的对照部位。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应用红外光、艾灸、激光等不同的热刺激方法,对自然状态下未能显示或显示不完整IRRTM的对象进行穴位、非穴位以及对应的非经对照点加热诱发,比较不同热刺激方法、经与非经对照点对热刺激的反应。同时开展加热诱发IRRTM过程中相关组织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M3受体RNA含量的变化,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为阐明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循经感传等现象的存在和人体机能调控中的一些循经特征已为大量的事实所肯定,也以不少的事实证明了经脉循行路线的存在,但仍不能排除人们对经络研究的疑惑。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在常态下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沿十四经脉路线分布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针刺对IRRTM有明显的影响,既可诱发出所属经脉红外辐射轨迹,也可使既有的不完整、不连续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连续、规整,且IRRTM的形成可能与沿经组织的能量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经络确有人体固有的某种“组织”和功能,它在外周必然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深入研究IRRTM形成机理是探讨经络实质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课题在红外热像仪的监视下,使用红外光、艾条以及激光三种加热方法对心包经的内关穴、肺经尺泽穴进行加热,分析比较不同的加热方法对同一点的加热效应。结果表明,艾条加热最容易激发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艾灸的方法,系统观察正常人体在自然状态和艾灸诱发下任脉、心包经、肺经和胆经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结果表明:在经上的穴位点和非穴位点加热,加热后的人体的温度上升没有呈现出整体性,而是具有循经特异性。对经脉线上穴位加热皮肤温度沿经脉线的扩散现象,经统计多数志愿者的扩散速度集中于1~8 cm/min,虽然皮温沿经扩散速度有一定个体差异,但男性和女性皮温变化沿经扩散速度无明显差异。在局部加热家兔督脉线上穴位与非穴位点及其旁开对照点诱发IRRTM过程中热应激蛋白70(HSP70)变化的研究中,发现加热点与其水平旁开2.3cm处皮肤组织的HSP70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皮肤组织表皮胞浆HSP70含量高于基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局部加热诱发IRRTM过程中心脏M3受体RNA含量变化的研究中,发现艾灸组及电针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短于药物对照组,对不同组别家兔心脏M3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表达量上,对照组与艾灸组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组与艾灸组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与药物组差异显著((P<0.01),为阐明经络调控的机理和针灸效应的途径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2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DOI:10.16476/j.pibb.2019.0092
发表时间:2019
3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DOI:https://doi.org/10.1007/s11427-018-9450-1
发表时间:2019
4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DOI:
发表时间:2018
5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潘晓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66008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26030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9660037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860138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及其与经络调控功能的关系

批准号:30572309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胡翔龙
学科分类:H3107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家畜经穴循经特性的研究

批准号:38770470
批准年份:1987
负责人:于船
学科分类:C1801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红外辐射加热对胡萝卜光学吸收特性的影响

批准号:3127190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相友
学科分类:C2006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合并静脉炎的深静脉栓塞红外辐射轨迹特征的研究

批准号:8110003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邓方阁
学科分类:H0107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