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国际物理海洋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机制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与比容变化和不同动力过程密切相关。在热带区域海平面变化主要呈现年际和年代际特征,热效应在中高纬海域能更好地解释海平面变化,而Rossby模型在低纬度海域更好。但海平面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即使在中纬度海域,自大洋东岸的边界强迫产生的罗斯贝波会显著影响近岸的海平面年际年代际变化。.该项目从比容变化以及局地风Ekman抽吸、风驱Rossby波传播和东岸水位振荡引起的R.ossy波等动力过程出发,研究太平洋海平洋近半个世纪海平面年际年代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的区域特征以及随时间的变化机制,重点阐释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近十几年海平面异常上升的动力热力机制。
太平洋海平面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长期趋势变化特征,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黑潮延伸体海域海平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ENSO影响,并与PDO(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近30年,热带太平洋海平面西升东降,近半个世纪以来,热带太平洋东升西降;东中国海海平面与ENSO指数呈负相关,并且南部海域受ENSO影响较北部海域显著。. 北太平洋比容海平面的上升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大约为60%左右,比容海平面与ENSO及PDO信号基本呈反位相变化,这种反位相关系较海平面更为明显,说明热扩张效应是ENSO和PDO对海平面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调制的重要途径。ENSO和PDO导致太平洋的大气环流发生年际、年代际变化,通过两种渠道影响区域海平面变化:一是西传Rossby波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其二是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导致的水体输送变化,尤其影响赤道太平洋海平面的年际变化。局地风强迫主要通过Ekman输运影响区域海平面变化。近30年来,总淡水通量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正贡献大约为4.2%。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对我国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东中国海海平面年际、年代际变化机制
中国海域海平面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北太平洋多年代际振荡(PMO)对亚太区域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