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提高,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在于对尚未造成有意义管腔狭窄的易损斑块进行干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对易损斑块的识别检测和他汀类为代表的干预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他汀类药物能否预防斑块的形成?强化降脂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抑制斑块生成、延缓斑块发展上是否更加有效?能否应用多排螺旋CT(MDCT)识别和量化易损斑块?这些研究内容目前证据不足。本研究在结题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上,建立新西兰白兔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初步探讨强化降脂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是否能够抑制或预防斑块形成、并延缓斑块发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如果能够转化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提高临床影像对易损斑块的识别、为评估强化降脂或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特别是抑制斑块形成的预防效果提供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
本项目为一年期的小额资助项目。总经费为14万元。目的在于摸索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初步探讨强化降脂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本项目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学的探索,第二步为初步探讨强化降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选择的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耳白兔。从2012年4月份,课题组陆续完成12只实验动脉的建模工作,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为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和高脂餐喂养。由于球囊拉伤对腹主动脉以及股动脉的损伤,动物的死亡率较高,有4只实验动物在建模后2个月左右死亡。最终8只实验动物完成最后的CT扫描及腹主动脉病理取材。从影像学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也证实了无创的影像学CT造影可以发现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随后课题组开始进行第二步的实验研究,对建模后的实验动物进行强化降脂药物干预,目前有20只实验动物,分别接受立普妥及立普妥+阿司匹林的药物干预,由于动物建模及药物干预的周期长,动物数量较多及相对饲养条件的局限,药物干预的实验动物将于2013年5月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的检查。届时将得到药物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本项目目前的成果为证实了动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从方法学上扫清了障碍。并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获得了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重点课题的资助(首发2011-4003-01 强化降脂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课题为动物实验的转化,在患者层面探讨强化降脂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演变的影响。本课题培养博士研究生一名。未来药物干预动物的结果出来以后,将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公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Corilagin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及化痰祛瘀解毒方的干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早期预警及治疗
额尔敦-乌日勒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