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在疫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相关病毒疫苗研发和应用的重要障碍,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以危害严重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研究对象,利用表达猪FcγRI/FcRγ的Marc-145转染细胞建立PRRSV FcR-ADE感染模型;以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分析PRRSV ADE感染细胞FcγRI/FcRγ的磷酸化程度及其ITAM活化基序对信号分子的募集和活化,以钙离子荧光探针测定细胞钙离子信号强度,分析感染细胞活化状态;通过构建FcRγ ITAM基序的突变体及其募集信号分子的小干扰RNA(siRNA),分析ITAM基序及募集信号分子对细胞抗病毒反应的调节作用;设计合成ITAM基序及信号分子的小分子多肽,筛选功能性ADE信号调节多肽,探讨IgG Fc受体(FcγR)在介导病毒ADE感染中活化/抑制信号转换的分子基础。
以poFcγRI和γ链共转染Marc-145细胞,经G418 和HygB双抗性筛选和克隆化,构建了poFcγRI/γ链稳定转染细胞株Marc-poFcγRI/γ,玫瑰花环试验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证明其在细胞表面稳定表达poFcγRI,并特异结合猪IgG,但发现poFcγRI/γ共转染Marc-145细胞丧失了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易感性,导致PRRSV感染失败。为建立PRRSV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感染模型,构建了poFcγRIIb稳定转染细胞株Marc-poFcγRIIb,其具有特异结合猪IgG能力,且对PRRSV感染和复制无明显影响。以不同稀释度抗PRRSV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分别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Marc-poFcγRIIb转染细胞,结果亚中和水平抗PRRSV IgG显著增强了PRRSV在Marc-poFcγRIIb和PAM细胞的感染量,并可被抗猪FcγRIIb抗体有效抑制,证明poFcγRIIb能够特异介导PRRSV ADE作用,建立了FcR介导PRRSV ADE感染模型。ADE感染与正常感染的PRRSV感染率在感染后12h 未见明显差异,而感染24h后ADE感染的感染率则显著高于正常感染,提示poFcγRIIb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促进了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分别构建了缺失胞内区和突变ITIM 基序的poFcγRIIb突变体,并获得poFcγRIIb突变体稳定转染细胞株Marc-poFcγRIIb-CT和Marc-poFcγRIIb-T。PRRSV ADE感染试验显示poFcγIIb胞内区缺失或ITIM基序突变均导致poFcRIIb介导PRRSV ADE效应丧失,表明poFcγIIb胞内区的ITIM基序在poFcγIIb介导PRRSV ADE效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研究发现PRRSV非结构蛋白nsp1通过TLR和RIG-I信号通路而抑制IFN-β转录,其锌指结构域和176位氨基酸为抑制IFN-β活性所必需;制备了GP5重组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为PRRSV ADE抗原表位分析奠定基础。在项目执行期间,出版英文译著1部,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各1项;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HFRS病毒感染中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感染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的分子机制研究
通过IgA Fc受体(FcαRI)介导的ADCC效应提高单克隆抗体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抗体介导的PRRSV感染中FcγR和病毒受体的交联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