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茶品质智能审评中的新传感技术及融合模型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7168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5.00
负责人:赵杰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江苏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全胜,邹小波,赵明,孙宗保,林顥,吕强,欧阳琴
关键词:
融合模型多传感信息融合新传感技术名优茶智能审评
结项摘要

针对目前名优茶品质感官审评中存在的局限性,本项目提出基于几种新型传感器融合的名优茶品质智能审评新思路。以江苏特产名优茶碧螺春为研究对象;首先,引入高光谱图像、嗅觉可视化两种新型传感器技术,配合电子舌技术分别模拟人的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获得能充分反应碧螺春品质指标的传感信息;利用现代数据挖掘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进行原始数据滤噪和降维,从海量数据中提取能描述碧螺春茶感官指标的特征向量;通过适当的学习和训练,将这些特征向量分别与人工感官审评的结果相关联,实现传感器对碧螺春茶各品质指标的身份描述;最后,模拟人的大脑,将这三种信息进行综合与平衡,通过合适的模式识别方法构建碧螺春智能审评的多信息融合模型。项目的完成将初步建立起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的名优茶智能审评的理论框架,为实现名优茶品质仪器智能审评最终替代人工感官审评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针对目前名优茶品质感官审评中存在的局限性,本项目提出基于几种新型传感器融合的名优茶品质智能审评新思路。以江苏特产名优茶碧螺春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视觉、嗅觉、味觉传感器技术分别模拟人的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获得能充分反应碧螺春品质指标的传感信息;利用现代数据挖掘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进行原始数据滤噪和降维,从海量数据中提取能描述碧螺春茶感官指标的特征向量;通过适当的学习和训练,将这些特征向量分别与人工感官审评的结果相关联,实现传感器对碧螺春茶各种品种指标的身份描述;最后,模拟人的大脑,将这三种信息进行综合与平衡,通过合适的模式识别方法构建碧螺春智能审评的多信息融合模型。项目的完成初步建立了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的名优茶智能审评的理论框架,为实现名优茶品质仪器智能审评最终替代人工感官审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宁夏滩羊肉品质评价及品种识别方法研究

批准号:3110130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王松磊
学科分类:C20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光与无线传感网络融合及在智能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批准号:60972003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闫连山
学科分类:F0123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大型机电设备智能诊断的多传感器集成融合技术研究

批准号:59805009
批准年份:1998
负责人:王雪
学科分类:E0503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融合视觉感知机理与知识模型的射线检测缺陷智能识别技术

批准号:5120526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殷鹰
学科分类:E05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