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系统的观测了中华鳖卵在不同孵化温度条件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规律及亲鳖体营养成分、性腺的秀节变化。发现中华鳖胚胎发育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孵化温度对终末胚胎干重、能值和蛋白、脂肪含量影响显著,胚胎孵化的能量、蛋白、脂肪、糖效率分别为79.27%、88.6%、82.95%和47.23%。胚胎灰分主要由卵黄提供,但其中钙主要来自卵壳(76.02%)。卵最适孵化温度为32.5℃。根据研究成果设计的集约化自动孵化室,使卵的孵化率高达98.88%。中华鳖亲鳖在不同季节卵巢重量、蛋白、脂肪含量都有明显差异。每次产卵能量约占雌鳖身体总能量的2.91%。肝脏和脂肪体均可为中华鳖冬眠和每殖提供能量。研究成果为中华鳖种苗培育及饲料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温度、光照对中华鳖摄食、消化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慢性环境胁迫对中华鳖能量收支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免疫应答规律的研究
能量分配策略对中华大蟾蜍繁殖成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