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观赏蕨类植物绿孢鹿角蕨光照和水分适应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60086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6.00
负责人:向建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新辉,徐远杰,马仁义,杨涛
关键词:
生态因子适应性
结项摘要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nowadays. 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er is one of the most high-end ornamental fern, the only species of the genus in China. It was ranked as the National Secondary Protection Species. Epiphyte in seasonal rain forest with distinct rain season and dry season, Platycerium wallichii has obvious different trophophyll and sporophyll in their morphology, longevity, growing season, and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Moreover, their photosynthesis cooperated well in different season to fulfill the species life. The typical morphology characters and its special way to adapt to water and light make Platycerium wallichii as a quite unique case to study the ecological evolution and adaption of epiphyte fern. While how the dimorphic fronds of Platycerium wallichii adapt to the water and light changes in the nature still not clear. Our project is plan to study the light and water adaption of Platycerium wallichii by the frond morphology,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water use strategy research in wild observation and homogeneous garden test, to clarify its environmental adaptive strategy to the light and water, the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Platycerium wallichii.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绿孢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er)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植物,水龙骨科鹿角蕨属我国唯一分布物种。附生于旱季和雨季分明的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绿孢鹿角蕨具有典型的二型叶。伴随着降水的季节性变化,营养叶和孢子叶不仅在叶片形态、叶片寿命、生长季节及光合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在不同的季节在光合作用特性上较好地互补而完美地完成其生命周期。绿孢鹿角蕨独特的叶型分化及其对水分和光照独特的适应性为研究附生蕨类的生态适应和进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然而绿孢鹿角蕨两型叶是如何完美搭配从而适应生境中的水分及光照变化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通过野外观测和同质园试验,对绿孢鹿角蕨的叶片结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策略进行研究,阐明绿孢鹿角蕨对光照和水分的适应性策略,进而为其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绿孢鹿角蕨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植物,水龙骨科鹿角蕨属我国唯一分布物种。附生于旱季和雨季分明的热带季节性雨林中,具有典型的二型叶。前期的观察表明,伴随着降水的季节性变化,绿孢鹿角蕨营养叶和孢子叶在叶片形态、叶片寿命、生长季节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绿孢鹿角蕨独特的叶型分化以及其二型叶对光照和水分独特的适应性,使其能较好地适应分布地的气候,同时也为研究附生蕨类的生态适应和进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研究对绿孢鹿角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合光合特性和水分适应性的研究,揭示了绿孢鹿角蕨独特的个体发育特征。研究首次记录了绿孢鹿角蕨个体发育中,从营养生长到产生孢子叶,需要六年以上的时间。年龄越小,营养叶对旱季的适应能力越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绿孢鹿角蕨的叶片厚度、叶表皮厚度、叶脉粗细、细胞层数增加,抗旱能力也逐渐增强。产生孢子叶以后,由于孢子叶比营养叶更厚,叶肉细胞排列更为紧密,细胞层数也更多,抗旱能力也大大增强。根据鹿角蕨独特的生长习性,绿孢鹿角蕨孢子叶的光合能力比营养叶强,孢子叶的光饱和点较高,对光照的适应范围更广,光适应能力也更强,是绿孢鹿角蕨光合作用的主体。而营养叶则是新旧孢子叶交替期间的重要光合补充。宿存上一年孢子叶——营养叶——新孢子叶,三种叶片的生长以及光和能力随着季节的转换依次发生转变,是绿孢鹿角蕨对原生地气候适应的智慧。通过对三种鹿角蕨孢子叶的比叶重、肉质化程度、叶肉细胞层数、致密度,等与持水力相关的形态特征,以及相对含水量、持水力的比较研究,表明它们在抗旱性方面各具优势,鹿角蕨植物主要以保守的水分利用策略,尤其是叶的形态结构实现其抗旱性。可以认为,在绿孢鹿角蕨进入生殖生长之前漫长的营养生长阶段,是绿孢鹿角蕨珍稀濒危的重要原因。研究对鹿角蕨的引种驯化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DOI:
发表时间:

向建英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10015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合囊蕨科5种中国特有珍稀濒危莲座蕨保护生物学研究

批准号:3126007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和兆荣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白桫椤的交配系统与保育策略研究

批准号:3150045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紫娟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云南珍稀濒危蕨类原始观音座莲属和天星蕨的生态学研究

批准号:39360018
批准年份:1993
负责人:朱维明
学科分类:C0304
资助金额:4.5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濒危水生蕨类植物粗梗水蕨的交配系统与保育策略

批准号:3117034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董元火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