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之外燥伤肺为中医经典理论,属临床常见病证,对其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未见报道。本课题在模拟温燥与凉燥环境对小鼠致病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及超微病理等技术,以与"肺主气"、"输布津液"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肺呼吸膜及I型、II型肺泡细胞为切入点,通过动态研究肺呼吸膜水通道蛋白(AQ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与成分、肺组织黏液素基因MUC5AC 表达与调控等,使该原创性研究为阐明外燥伤肺分子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填补该项研究的"空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外燥小鼠模型证候特异性指标的筛选与评价研究
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肺损伤肺内气体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
中药益智仁燥性表征及盐炙润燥炮制原理研究
多靶点酶抑制剂?清燥救肺汤调控水形态影响肺癌细胞能量代谢的“清热润燥”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