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具有调节发育和内源基因表达的功能,是潜在治疗肝纤维化的基因武器。如何把miRNA定向导入目标细胞是应用miRNA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问题。本课题采用具有细胞导向功能的单链抗体(ScFv)技术和RNA干扰技术,通过基因重组方法研制出抗αvβ3单链抗体/轻链恒定区/鱼精蛋白截短体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然后经过转化、诱导表达、分离纯化和功能鉴定得到融合蛋白。利用鱼精蛋白带正电荷的特点,融合蛋白携带治疗基因let-7a表达载体分别导入体外HSC-T6细胞系以及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上述新型靶向载体携带let-7a表达载体的靶向性和抗肝纤维化效果。课题的成功,为肝纤维化基因治疗提供新型靶向载体,为提高治疗基因在靶组织浓度、降低剂量、减轻副作用和提高疗效提供实践基础,为肝纤维化多靶点、协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以单链抗体为载体携带microRNA可实现靶向抗肝纤维化治疗。首先我们成功地构建了TGF-βⅡR单克隆抗体。然后从分泌TGF-βⅡR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中,用RT-PCR扩增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以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诱导目的基因表达。最后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抗TGF-βⅡR 单链抗体/轻链恒定区/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基因,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保持了与抗原的结合活性,同时具有结合dsRNA的能力。我们将融合蛋白携带miR-29b导入到肝星状细胞中进行了研究。跟脂质体相比,我们发现融合蛋白携带miR-29b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和更强的抗肝纤维化效果。此外,壳聚糖具有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来源广泛等特点,对此我们也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纳米壳聚糖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携带miR-29b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的原定计划。我们的研究成果创新之处在于成功地建立了携带miRNA靶向性导入肝星状细胞的非病毒工具,在肝纤维化方面具有独创性。另外这项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引性,还可以建立导入肝癌细胞株的靶向性载体,对本领域起了示范作用。此外我们在原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和深入。随着miRNA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尚进行了以下研究:①调控研究:miR-29b能降低PTEN甲基化水平进而提高其含量,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目的;②机理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0的靶基因是Col4A4和Sp1,然后通过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③应用诊断研究:我们对miR-17-5p能否作为判断肝癌预后的非侵袭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水平的miR-17-5p患者往往预后差,容易复发;④功能研究:转染miR-29b前体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性。总之,我们从多个角度对miRNA在肝纤维化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在SCI期刊共发表了4篇文章(最高IF=4.25),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5篇文章。另外,《RNA干扰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还获得了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1)。本人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受理),这些工作为肝纤维化基因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Engineering Leaf-Like UiO-66-SO_3H Membranes for Selective Transport of Cations
肝星状细胞环形多肽靶向载体的构建和抗纤维化应用
肝纤维化相关微小RNA(miRNA)筛选、鉴定及其靶向调控功能研究
miRNA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和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的研究
应用纳米载体靶向性抑制肝星状细胞糖酵解以治疗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