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涂层支架(DES)置入后血管愈合延迟是致命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动物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内皮化较健康血管明显延迟。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P)富含脂质核心,具备延迟内皮化从而影响血管愈合的物质基础;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致栓性的脂质核心与支架贴壁不全(ISA)密切相关,而后者是影响内皮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课题提出假说:ISA是VP影响血管愈合的重要机制。上述假说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验证:(1)对拟行支架术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以及1年的VH-IVUS随访,分析血管形态的即刻和长期变化;(2)分析比较VP和非VP对支架贴壁不良和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阐明易损斑块影响DES置入后血管愈合的机制,完善DES植入后血管损伤-修复反应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更特异的血运重建、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防治致命性支架内血栓提供依据。
药物涂层支架(DES)置入后血管愈合延迟是致命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P)富含脂质核心,具备延迟内皮化从而影响血管愈合的物质基础;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致栓性的脂质核心与支架贴壁不良(ISA)密切相关,而后者是影响内皮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课题提出假说:ISA是VP影响血管愈合的重要机制。上述假说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验证:(1)对拟行支架术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以及1年的VH-IVUS随访,分析血管形态的即刻和长期变化;(2)分析比较VP和非VP对支架贴壁不良和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1)我们的研究发现,DES置入后伴冠状动脉斑块明显较少和血管重构,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其中斑块减少在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更为明显,其管腔扩大41%源于斑块减少,证实UA患者DES置入后伴斑块减少以及继发远端微栓塞,说明UA的罪犯病变为富含脂质核心的VP(微栓塞来源)。2)我们还发现DES置入后,斑块脱垂率为31%,在超声衰减斑块组更高达47%,超声衰减斑块是斑块脱垂(OR=2.361,,95%CI:1.107~4.375,P=0.015)以及术后CK-MB升高(OR=5.144,,95%CI:1.552~32.671,P<0.001)的独立预测因子。我们的前期研究已经明确,超声衰减斑块富含脂质核心与VP相关,斑块脱垂与晚期获得性ISA(LSM)有关,提示VP病变置入DES容易发生斑块脱垂,可能与LSM有关。3)我们进一步通过VH-IVUS分析斑块组成,结果发现LSM组NC体积[(29.8±14.0)mm3 vs(21.4±9.5)mm3,P=0.003]及其百分比(26.5±6.6% vs 20.1±6.6%, P<0.001)均明显高于无LSM组,而且NC体积百分比是LSM的独立预测因子(OR=1.144,95%CI:1.052~1.243,P=0.002),证实NC与DES置入后LSM有关,说明VP病变置入DES会造成LSM,导致血管延迟愈合。我们的研究通过层次渐进的论证,多维度的证据,阐明易损斑块影响DES置入后血管愈合的机制,完善DES植入后血管损伤-修复反应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更特异的血运重建、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防治致命性支架内血栓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可降解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功能及支架降解后血管病理学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多模态影像学新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学特性及预测药物干预治疗后斑块转归的可行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合用白藜芦醇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内皮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丹蒌片促进兔髂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后再内皮化的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