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电子学是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等诸多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有望设计出分子水平上的开关、电阻、电容、放大器、化学传感器及光传感器等电子元件,并极大地提高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单个磁性分子可看作量子点,其有望成为分子自旋电子学的最小功能单元。由于在磁性分子或量子点中存在强的电子-电子关联作用,我们在充分考虑磁性分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将用多体理论的方法(如簇微扰理论及数值重整化群方法),通过研究系统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对电导率、磁化率、及光电子谱等输运性质的影响,揭示一些我们感兴趣的物理现象,例如Kondo效应、量子相变及自旋偏振电导的物理机理,并给出这些输运性质在有限温度及外加磁场下的响应特性。为设计分子电子学器件或分子自旋电子学器件指出途径。
该项目研究磁性分子结及量子点系统中的输运性质及量子相变。对多量子点系统,我们考虑量子点中电子的强关联作用,研究了电子库伦作用、门电压及磁场所产生的效应,发现了一些新奇的物理现象。在对称两量子点中,通过调节门电压,我们观察到局域自旋态间的两个一级相变及一个KT量子相变;通过调节电子库伦作用和磁场,可以观察到从低自旋态到高自旋态的一级或二级量子相变;在合适的磁场下, Kondo效应可以得到恢复, 完好的自旋过滤器得以实现。在对称三量子点系统中,考虑量子点间电子库伦作用时,在三量子点间的能级差很小的情况下, 我们观察到很强的电荷振荡现象, 该现象源于强关联系统中的多体效应。对有磁受挫的非对称三量子点分子中的量子相变进行了研究,发现相变的边界可用探测通过量子点的透射率来精确的确定。当磁受挫较小时,随着量子点间库伦作用V的增强,系统先从Kondo共振态到库伦阻塞态进行KT相变,随后又通过一级相变过渡到V诱导的共振态。当磁受挫较大时,随着量子点间库伦作用V的增强,系统从轨道自旋单态经KT相变到V诱导的共振态。对非对称偶合的并联双量子点系统,研究了两步Kondo屏蔽现象。在三重态,两个量子点在同一Kondo温度下发生磁矩屏蔽。在三重态-单重态的量子相变的临界区,观察到两步Kondo屏蔽现象,并伴随着两个能量尺度的Kondo共振。非对称性越大,第二步Kondo共振越弱,这说明在以前的侧耦合双量子点中观察到的两步Kondo屏蔽现象并不是真正的两步Kondo屏蔽。对环状有机分子中的输运性质进行研究。当环完全由碳原子连接而成时,我们总能观察到Kondo效应,其中有两组碳原子会形成自旋单态;如果有两个相邻的碳原子被氮原子对称取代,则两个氮原子会形成自旋单态,Kondo效应会通过一级相变消失;如果有两个相邻的碳原子被其它原子非对称取代,Kondo效应会通过KT相变消失。对一维半满的Hubbard超格子中的电子和自旋结构进行研究,每个原包含有一个在位排斥作用为U的格点及L0个无电子相互作用的格点。当L0为偶数时,观察到在临界点Uc发生金属-Mott绝缘体相变;当L0为奇数时,观察到在粒子-空穴对称点为关联金属,在其他点为带绝缘体,且随U增大有一个电荷无公度相出现。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有限温度下强关联多量子点体系相变及输运性质的研究
量子点磁性隧道结中自旋相关的热电输运理论研究
量子点的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研究
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线中的非弹性相互作用对其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