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或诱导激活HSC表型逆转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microRNA(miRNA)是一类~22nt的内源性单链RNA分子,可诱导转录后基因沉默,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有希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前期研究发现,体外原代培养自动激活的大鼠HSC中miR-27a和27b表达显著增加;通过anti-miR抑制内源性miR-27a和27b可部分逆转激活HSC的表型,胞浆中消失的脂滴重新出现,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本课题将进一步通过cICAT比较蛋白组学方法筛选出HSC中受miR-27a(b)调控和影响的蛋白,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功能分类,阐明miR-27a((b)在HSC中的功能,及其促进HSC激活的机制;并在CCl4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调控miR-27a(b)表达,观察其对小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探讨miR-27a(b)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前期研究发现miR-27a(b)在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中的表达显著增高,通过转染anti-miR-27a(b)下调miR-27a(b)的表达能显著抑制激活HSC增殖,胞浆中丢失的脂滴重现。本课题进一步证实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针对miR-27a(b)的anti-miRNA可降低HSC的激活、减轻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并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别解析了HSC激活的生物学特征和miR-27a(b)过表达促进HSC激活的分子机制。因过表达miR-27a(b)而引起的差异表达蛋白占所鉴定蛋白总量的8.25%(149/1805),显示了其所具有的广泛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上调蛋白主要集中在核酸合成、细胞增殖和成肌分化相关蛋白,下调蛋白主要是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这些结果切合HSC的激活表型,显示了蛋白质组学策略是miRNA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不仅解释了miR-27a(b)过表达促进HSC增殖,胞浆内脂滴丢失的分子机制,还提示了miR-27a(b)具有促进激活HSC成肌分化的作用,拓展了我们对激活HSC中miR-27a(b)功能的认识。上述研究结果表明miR-27a(b)是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肝星状细胞异物代谢特征及其在星状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Myocardin在肝星状细胞激活中的转录调控及生物学意义研究
RNA干扰技术阻断CTGF表达对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影响
保肝宁对肝星状细胞激活过程中核转录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