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寒武纪沉积底质变革与造迹方式响应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7200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9.00
负责人:齐永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国成,曾玉凤,邢智峰,王敏,郑伟,白万备,董运青,李妲,孙长彦
关键词:
造迹方式寒武纪遗迹化石底质变革微生物席
结项摘要

寒武纪初期众多门类后生动物的大量出现,即著名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是生命进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这次生物辐射期间,随着后生动物之间、后生动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多重要的古生态特征也随之改变。动物扰动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对寒武纪海洋底质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沉积底质逐渐由元古代型微生物席底转变为显生宙型生物扰动混合底。通过对寒武纪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和后生动物遗迹化石的研究,查明从寒武纪初期到晚寒武世微生物席底与后生动物扰动底质的彼此消长关系和沉积底质的变革及后生动物造迹方式的响应,为揭示不同生态系统、不同营养水平上的生物(微生物与后生动物)之间以及它们与地球在不同尺度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推进古遗迹学和地球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项目摘要

豫西寒武系发育大量后生动物扰动灰岩和微生物岩。后生动物扰动灰岩主要发育在第三统张夏组,识别出遗迹化石7属7种2个未定种及大量无法识别形态的模糊生物扰动构造以及8类遗迹组构。内栖生物向碳酸盐岩台地相中殖居的过程中,生物扰动在数量和垂向上的不断增强,改变了沉积底质性质,也带动了造迹生物行为习性的改变,同时,生物对沉积环境的适应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遗迹组构的演化指示了沉积环境的变化:从平均浪基面之下的潮下深水低能环境变浅为平均浪基面之上的潮下浅水区,开始发育鲕粒滩,从滩前或滩间高低能交替环境加深过渡为碳酸盐岩靠海一侧的深水区,最终以高能浅滩结束(局部发育滩间洼地和滩后局限台地)。发育的微生物岩类型有叠层石灰岩、核形石灰岩、凝块石灰岩以及具明显微生物成因的巨鲕等。叠层石宏观形态特征明显,主要有柱状、小丛状、缓波状、半球状和围绕竹叶状泥灰岩砾屑生长的叠层石等5大类。各类核形石大量发现于豫西寒武系第三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包括球状、椭球状、长卵形和不规则状核形石等。微生物岩内发育大量蓝细菌化石,这些蓝细菌化石以葛万菌丝状体化石Girvanella为主,局部可见一些肾形菌球状化石Renalcis。从微生物岩的特征可以看出,后生动物的匮乏或衰退造成的微生物繁盛是微生物岩产生的重要因素,水动力条件是其形态类型变化的决定因素,泥质(陆源物质)供应是影响微生物岩生长及其消亡的直接因素。寒武纪微生物席底继承了元古代型底质的特征,发育完好的微生物席和微弱的水平生物扰动;混合底发育明显的垂向生物扰动,缺乏完好的微生物席。寒武纪第三世以后,后生动物已经完全突破微生物席组成的底质防线,后生动物强烈扰动底层沉积物,直接破坏微生物席底构造,形成大量厚层生物扰动灰岩。总体来讲,生物大爆发之后的寒武纪,后生动物发育程度较低,微生物大量繁盛,微生物岩发育厚度远大于后生动物扰动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微生物繁盛形成的坚韧席底抑制了后生动物的倔穴;当环境条件(陆源泥质的注入、持续高能环境等)不允许微生物大量繁盛时,后生动物才会出现并对沉积底质进行扰动改造,留下生物扰动灰岩。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3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00423-00009
发表时间:2021
4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DOI:10.5846/stxb201907071429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DOI:10.13545/j.cnki.jmse.2020.03.008
发表时间:2020

齐永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形态变化与微生物席底质变迁的环境与资源意义

批准号:4120207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郑伟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生物扰动的沉积物混合与寒武纪底质革命

批准号:4187211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齐永安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固底遗迹化石及底质特征

批准号:4190211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李妲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豫西寒武纪微生物成因构造与后生动物扰动构造的耦合关系

批准号:4147208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齐永安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9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