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club drug has gradually taken the place of heroine to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drug among youths in our country. Youth club drug abuse not just negatively affects individual wellness, but brings about serious social and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Moreover, it pertains to the fate of a nation. This study, from 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 aims to ascertain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youth drug abuse, and how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have an effect on individual behaviors. The procedures are as follows: first,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hypothesis with psychological factors as intermediate variables; second, try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ts related paths based on first-hand data collected from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rd, fit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available data showing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club drug abuse; finally, use computer simulation to test the model and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odel.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is study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guiding the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intervening of youth club drug abuse, and providing a basis for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by the educational, health and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毒品逐渐代替海洛因成为在我国青少年中滥用最广泛的毒品。青少年新型毒品滥用行为不仅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甚至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本研究选取社会心理视角试图确认哪些主要的社会及心理因素影响青少年的毒品滥用行为,社会因素是通过何种路径与心理因素互相作用而最终影响到个体行为的。课题首先建立理论假设模型,假设心理因素为中介变量,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在收集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不断确认影响因素的结构及其影响路径,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拟合出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对影响机制模型进行验证并建立相应的干预模型。该课题的理论成果可以为青少年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教育、预防及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为教育、卫生及公安等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一定依据。
项目的背景: 2014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合成毒品已经成为除了大麻之外的世界第二大毒品(UNODC,2014)。中国毒品使用报告指出2014年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145.8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45.9万名,分别占49.3%和49.4%,其中安非他明类毒品使用者119万人,比去年增长40.5%(中国禁毒报告,2015)。由此可见,如何控制新增合成毒品使用者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禁毒工作中的关键。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证分析探求中国合成毒品滥用的现状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着合成毒品滥用者的行为,从而最终能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合成毒品干预和控制方式。.重要结果: 统计分析证明,大多数合成毒品使用者第一次吸毒年龄在20岁以下,男性较女性第一次和以后持续使用合成毒品的原因有所不同,男性较女性更多是为了寻求性快感和寻找临时性伴侣,而女性除了上述原因外,较多女性是为了减肥和减少生活压力去吸毒或继续使用毒品。同时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个体的心理压力、周围朋友的影响、学校环境和社会流行消费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青少年合成毒品的使用。另外通过访谈发现,连续合成毒品使用主要是因为心理成瘾,只要离开吸毒环境就很容易戒断,但是因为心理成瘾性很强很容易戒毒后复吸。为此,我们的研究证明,要想获得较好的合成毒品预防或干预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青少年的毒品宣传教育要在初一以前进行,同时要明确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不同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巨大的破坏作用。其次,对吸毒人员的康复工作要重点放在对个体周围环境的控制,主要包括家庭、朋友的积极支持,周围的朋友和生活的社区要杜绝合成毒品,并且强戒所和社区戒毒人员要积极配合戒毒人员的康复工作,做好心理咨询,药物监控,社区环境控制等工作。.关键数据: 2013年的2-5月份期间主要完成了总共95人的访谈,并将录音资料转成了总共约60万字的文字资料。2014年6-12月主要完成了毒品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总共样本数901人,男504 人,女 397人。2015年1-5月主要完成了对照样本中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样本数2369人,平均年龄为20.1 岁。.科学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贵数据资料,并且为中国青少年合成毒品滥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青少年新型毒品滥用预防的亲子“认知-技能-心理成长”干预模式研究
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行为的追踪研究和干预机制分析
社会心理建设视角下政策干预对城市居民碳能力成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心理治疗的简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