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既往研究发现,一定条件的电磁脉冲(EMP)可明确导致:①小鼠胚胎肢体发育畸形率显著增加;②胚胎肢芽发育调控基因BMPs等表达改变;③胚胎肢芽细胞凋亡改变。BMPs是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基因,且与该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凋亡密切相关。为阐明BMPs对EMP致胚胎肢体畸形效应的作用机制,本课题将:①研究EMP影响胚胎肢芽BMPs表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明确EMP对BMPs及其上下游基因的影响规律;②研究BMPs对胚胎肢芽细胞凋亡的影响,明确EMP改变胚胎肢芽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③通过对BMPs表达的阻断研究,明确EMP对BMPs及其上下游基因和肢芽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明BMPs基因在电EMP致胚胎肢体畸形效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课题对于探索电磁辐射的生物致畸效应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对提出新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制定电磁脉冲卫生标准以及医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基本完成了计划研究内容,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本实验条件EMP辐照可引起胎盘重、胎鼠体重、身长以及尾长的降低,50、400 kV/m EMP辐照可导致死胎发生率的增高,100、200、400 kV/m EMP辐照则能导致胚胎出现明显的宫内发育迟缓。. 2.EMP辐照后,胚胎畸形发生率和雌雄比例具有升高的趋势,其中,畸胎主要表现为肢体和骨发育异常,例如:短指、短肢、无指、无前肢、枕骨发育不完全导致的脑膨出。400 kV/m EMP辐照产生的上述效应最为显著。. 3.本实验条件EMP辐照可明显促进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其中50 kV/m EMP辐照作用最明显。. 4.本实验条件EMP辐照可增加和提前在体小鼠胚胎肢芽以及离体培养的胚胎肢芽细胞PCD的发生,并且其发生具有一定的部位选择性。. 5.本实验条件下的EMP辐照可增强BMP2、4的表达,并且具有一定的部位选择性。. 6.本实验条件下,BMP特异性抑制剂Noggin对EMP辐照器官形成期孕鼠,致其胎鼠肢体BMP2、4表达的促进作用受到显著抑制,并导致其下游基因FGF4、8的表达显著增加。. 7.本实验条件EMP辐照可导致胎鼠死胎、畸胎、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而使用BMP特异性抑制剂Noggin的孕鼠所产的胎鼠,其死胎、畸胎和生长受限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本课题实验结果说明,电磁脉冲辐照器官形成期孕鼠可导致胎鼠指(趾)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与电磁脉冲辐照导致胎鼠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区细胞程序性死亡发生了变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电磁脉冲辐照导致胎鼠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区细胞BMPs表达增强,从而导致其下游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有关,而BMPs在胎鼠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表达的增强又能够促进该部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增加,进而导致胎鼠指(趾)畸形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而使用BMP特异性抑制剂Noggin的孕鼠所产的胎鼠,经电磁脉冲辐照导致的死胎、畸胎和生长受限发生率的升高现象得到抑制。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得出BMPs可能作为“靶基因”参与电磁脉冲致胚胎肢体畸形效应的结论。但其深入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来探讨。. 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第1作者),EI收录论文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人次,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4PAM-FTN大气光传输系统在弱湍流信道中的误码性能
Gamma-Gamma湍流信道下广义空时脉冲位置调制
SHH过表达在电磁脉冲致胚胎多趾畸形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TGF-β3在电磁脉冲致血睾屏障通透性增加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iR-375致胚胎心脏畸形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GnRHⅠ型受体在电磁脉冲致子代雄鼠性功能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