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D-葡聚糖含量是影响大麦籽粒加工品质和营养保健价值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大麦β-D-葡聚糖含量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还十分有限。Small RNA数据库和我们前期工作结果提示microRNA和cis-nat-siRNA可能通过调控纤维素合成酶(CesA)和类纤维素合成酶(Cls)基因家族,参与细胞壁及β-D-葡聚糖合成的调控。本项目拟通过Solexa测序的方法建立大麦胚乳发育特异性的small RNA 数据库。通过表达检测和靶基因验证,寻找新的细胞壁和β-D-葡聚糖合成调控相关miRNA和cis-nat siRNA。并利用组成型过量表达和抑制表达的转基因实验,研究这些small RNA参与的基因调控网络,及对大麦细胞壁纤维素和β-D-葡聚糖合成的影响。最后提出新的基于small RNA途径调控大麦β-D-葡聚糖含量的方法,为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大麦品质提供新思路。
β-D-葡聚糖含量是影响大麦籽粒加工品质和营养保健价值的重要因素,开展大麦β-D-葡聚糖含量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Small RNA数据库和我们前期工作结果提示small RNA可能参与细胞壁及β-D-葡聚糖合成的调控。本项目通过Solexa测序的方法建立大麦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的small RNA 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1327个大麦候选miRNA。根据靶基因预测,结合降解组数据分析,筛选出31个大麦已知miRNA-靶基因作用对,9个大麦新miRNA-靶基因作用对,其中包括多个参与激素信号调控的miRNA。通过miRNA靶基因的RACE验证,以及miRNA表达的Northern Blot的检测,发现这些miRNA在萌发及种子发育阶段呈现特异性表达的特点,其靶基因多为MYB、NAC、ARF和GRF等转录因子,可能通过激素信号途径,参与细胞壁的调控。利用大麦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的方法,建立了快速、高效的miRNA-靶基因互作检测系统。并利用组成型过量表达和抑制表达的转基因实验,研究了2个miRNA的功能。数据显示HvmiR393通过调控靶基因HvTIR1和HvAFB,影响生长素敏感性,调控根发育、籽粒表型;OsmiR1430在大麦中无同源物,miR1430过量水稻株系表现出叶鞘与谷穗离减小,分蘖数增加,谷粒偏短变宽等表型,而MIM1430则表型相反。总之,本研究建立了大麦种子发育及萌发过程small RNA数据库,研究结果表明small RNA介导的靶基因抑制,通过激素信号途径,对大麦发育包括籽粒发育和籽粒成分过程具有重要调控功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Combining Spectral Unmixing and 3D/2D Dense Networks with Early-Exiting Strategy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Facile Fabrication of Hollow Hydrogel Microfiber via 3D Printing-Assisted Microfluidics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Biomimetic Blood Capillary
不同pH值下锑(V)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及其生物配体模型的构建
茉莉素调控β-D-葡聚糖介导的水稻褐飞虱抗性的分子机理
中国大麦β- 葡聚糖含量的品种和环境变异研究
大麦β-葡聚糖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变异研究
细胞壁木葡聚糖转移酶/水解酶(XTH)基因调控菜豆根尖铝毒害和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