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具有其独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其间的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是生态学关注而有待剖析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选取鄱阳湖南矶山典型湿地为研究对象,以近年来水位下降和植被波动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沿水位梯度选取芦苇和南荻、苔草、针蔺和蓼子草3种典型植物群落类型的样带6条,开展群落植物多样性、土壤N和P贮存量、土壤N和P输入、土壤N和P矿化过程及其有效性、土壤N和P输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土壤酶活性、植物体养分含量及动态的原位监测、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典型湿地土壤N和P转化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等。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湿地N和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植被动态的耦合过程,促进湿地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评价水位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导南矶山湿地管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为回答生物多样性(结构)、生态系统过程(N和P循环)与生态系统功能(如固碳能力)之间的关联性提供实践证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南矶湿地碟形湖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利用调控机制
极端干旱荒漠区典型植被碳氮循环过程及其动态模拟
浅埋水位下降的温度效应及其对表生植被生态的影响
鄱阳湖水位条件对草滩湿地优势植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