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生物碱是为成药系数比较高的一类天然产物,目前已有50余个化合物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单萜吲哚生物碱衍生物-长春碱、喜树碱两个系列抗癌药物明确的作用机制与靶点,为从新颖吲哚生物碱中发现抗癌先导化合物提供了可行性。.研究组近年积累了吲哚生物碱识别、分离、结构鉴定、活性和新药研究的经验,并发现了以在Organic Letters等9篇TOP15%SCI杂志上报道的系列结构新颖或具有药理活性的单萜吲哚生物碱。并与合作者发现一些体外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植物和吲哚生物碱,为本项目开展提供基础。.本项目选择前期筛选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云南特色资源植物,系统研究其中吲哚生物碱类成分,并开展tabersonine结构修饰,获得系列衍生物,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确定2-3个目标分子(包括TCA-13)进行体内活性及毒性评价,有望发现具有潜力的抗肿瘤化合物。
本项目基于HPLC-UV去重复分析,尽量避免重复获得已有的化合物。选择多种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富含生物碱的植物,深入、系统研究其生物碱成分。项目共完成12种植物(卵叶蓬莱葛、毛九节、金鸡纳树、鸡纳树、 帽蕊木、云南山橙、山橙、蔓长春、狗牙花、盆架树、长春花、灯台叶)中生物碱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化合物435个,其中生物碱335个,新颖生物碱85个,包括6个新骨架生物碱。生物碱的类型涉及到吲哚生物碱、双吲哚生物碱、喹啉生物碱、九节中多聚生物碱等;完善、扩充单萜吲哚生物碱HPLC-UV图谱库,建立具有化学多样性和结构新颖性的吲哚生物碱资源库。以tabersonine为底物,开展结构修饰,获得10余个tabersonine的衍生物。.以人白血病HL-60,肝癌SMMC-7721,肺癌A-549,乳腺癌MCF-7,结肠癌SW480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MTT法对生物碱进行初步抗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有58个生物碱具有较好的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其中quadrigemine I、3-acetonyl-tabersonine、conophylline等具有极好的抗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其IC50 值比阳性对照顺铂小1-2个数量级。多数双吲哚生物碱的抗肿瘤细胞株活性较好,而相应的单体无此活性或是活性很弱,通过一个单键的连接就大大地增加了抗肿瘤的活性,为我们寻找活性生物碱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另外有5个tabersonine衍生物显示出较好的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在抗肿瘤体外评价基础上,优选出4个生物碱(MH-50、PP-4、MS-6、TA-CN),完成的体内抗肿瘤评价(小鼠肿瘤和裸鼠人癌移植瘤模型)。在小鼠肿瘤模型上,抗肿瘤效果较长春瑞宾、DDP弱,但对试验小鼠体重、胸腺和脾脏系数影响较小,显示了较小的毒性;在有效剂量时对裸小鼠移植瘤均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肿瘤的相对增殖率T/C(%)小于50,且对裸小鼠体重几乎没有影响,而长春瑞宾组出现动物体重明显下降,实验周期内出现动物死亡。然而综合评价治疗指数,4个候选生物碱在多种肿瘤动物药效评价模型上,均未显示比一线抗癌药物(对照组)显著的优效性。.已经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14篇,获得国内授权专利3项,国际授权专利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6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新颖结构二聚单萜吲哚生物碱的发现与抗癌活性研究
毛壳霉中新颖多聚吲哚生物碱的结构与活性
黔产民族药中新颖结构单萜吲哚生物碱的发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滇南产鸡骨常山属植物中单萜吲哚生物碱新结构的发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