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材料用糖基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应用探索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40204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张牧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北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霍地,易伟,王华栋,吴南
关键词:
孔结构水热合成纳米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
结项摘要

Carbon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for its application for Li ion battery and supercapacitor. Meanwhile, synthesis of carbon materials from biomass-derived carbohydrates such as saccharide has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 in recent research acitivties.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arbonaceous materials produced by using saccharides via hydrothermal procedure. Afterwards, the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ll be treated under protected atmosphere at 1000 oC in order to be used as electrtrode material. In the past, this type of carbon was defined as stacking disordered graphene layers or the amorphous area embedding and cross-linking more graphitic ones. However, in our previous studies, it was found the carbonaceous material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were actually formed by aggregation of primary particles. Moreover, it was difficult to find any localized aromatic ring structure in the carbons after heat treatment.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is rebuilted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ructure, we can design the novel structure of carbons, which is to control the size, shape and distribution of pores, giving rise to increasing the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Furthermore, by using this cabonaceous materials, we designed, developed and constructed SnO2@C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various structures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碳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而从糖类化合物提取碳材料更是近几年的热点之一。 本课题采用糖类化合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为原料,运用水热法提取碳质材料,而后在无氧气氛下1000 oC左右热处理,制得适合作为电极材料的碳质材料。本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糖类化合物在水热反应中,所生成的碳质材料是由独特的纳米微粒聚集生长而成。而经过后期的热处理后,也未发现有任何芳香化的迹象,而非以往认为从糖类得到的碳质材料为硬碳材料,即由相互交错的单石墨层构成,或有石墨微晶与无定形碳组成。由此判断,硬碳材料的储锂能力源自于材料中的孔隙。因此,在重新认识此碳质材料的化学与物理结构的基础上,对糖基碳质材料进行结构上的设计,例如微孔化或介孔化,以提高作为电极材料的性能。另外,应用此碳材料,控制制备不同结构碳锡纳米复合材料, 亦可获取拥有更好性能的电极材料。

项目摘要

碳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而从糖类化合物提取碳材料更是近几年的热点之一。 本课题采用糖类化合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为原料,运用水热法提取碳质材料,而后在无氧气氛下1000 oC左右热处理,制得适合作为电极材料的碳质材料。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糖类化合物在水热反应中,所生成的碳质材料是由独特的纳米微粒聚集生长而成。实验结果表明在此温度热处理后,也未发现有任何芳香化的迹象,而非以往认为从糖类得到的碳质材料为硬碳材料,即由相互交错的单石墨层构成,或有石墨微晶与无定形碳组成。由此判断,硬碳材料的储锂能力源自于材料中的孔隙。因此,在重新认识此碳质材料的化学与物理结构的基础上,对糖基碳质材料进行结构上的设计,例如微孔化或介孔化,以提高作为电极材料的性能。热处理后,本课题制备的碳材料比表面积在450 m2/g, 测得锂离子电池比容量为430 mAh/g。此外,本课题采用水热法,并通过使用不同的单一铁盐,包括FeSO4、FeCl2、Fe2(SO4)3、FeCl3和Fe(NO3)3,制备FeOOH产物,从而对5种铁盐的水解产物有了整体的认识。本实验中除Fe2(SO4)3外,其它铁盐都成功合成了不同形貌的高电活性的FeOOH纳米颗粒,其中Fe(NO3)3得到的杆状产物在1A/g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619.6F/g的高比电容。这种简单的合成方法和表现出的大的比电容,说明铁基电极材料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实际应用中会有巨大的潜力。在乙二胺(EN)辅助Fe2(SO4)3制备Fe2O3的溶剂热反应中,我们得到了准一维结构的微纺锤形Fe2O3。加入的EN的量越多,纺锤形Fe2O3颗粒的尺寸就越大。获得的不同尺寸的微纺锤形结构的Fe2O3在1A/g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比电容,其中最高的达到558.7 F/g.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张牧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30197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二维稀土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探索

批准号:21905210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曾梦琪
学科分类:B050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RAFT聚合可控制备过渡金属氮化物/多孔碳复合电极材料

批准号:5120307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冉奋
学科分类:E03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微纳米氢键有机骨架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探索

批准号:2160117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阳雪
学科分类:B01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高压下多级结构碳基纳米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批准号:1150426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孙士帅
学科分类:A2003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