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拟利用涎腺镜收集涎腺分支导管液,通过对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导管液及口腔混合唾液行细菌学培养,初步明确导致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其与口腔菌群的关系。在对慢性阻塞性涎腺炎常规开展涎腺镜诊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涎腺造影及涎腺镜下表现,利用PCR和芯片杂交技术对涎腺镜下获取的涎石、粘液栓、纤维条索样物、导管黏附物以及导管壁活检组织行细菌学实验研究,同时检测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组织标本,进一步明确慢性阻塞性涎腺炎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发生、发展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提供新的思路及指导依据。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结石、异物、损伤及导管狭窄等致唾液流出受阻引起涎腺反复肿胀和疼痛为主要特点,在病理上则主要表现为主导管及部分分支导管系统的炎性改变。本研究通过收集例行颌下腺摘除术且术后诊断为慢性颌下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比较颌下腺病理程度与病程、临床症状及颌下腺造影表现间的关系。利用涎腺镜收集涎腺分支导管液,通过对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导管液及口腔混合唾液行细菌学培养,初步明确导致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其与口腔菌群的关系。通过对兔颌下腺主导管行部分结扎及完全结扎建立与人COS病理过程类似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颌下腺导管阻塞可导致颌下腺腺泡萎缩、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增生及化生、组织纤维化等腺组织学改变。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观察到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Pg-LPS)刺激人颌下腺导管细胞(HSG)后促炎介质IL-6与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改变, 随着Pg-LPS刺激浓度的增加,IL-6与IL-8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强。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明确COS 病理特征与细菌感染的相互关系,探讨慢性阻塞性涎腺炎的发生、发展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提供新的思路及指导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补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中NF-κB活化及炎性microRNA对其调控研究
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机理研究
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DNA去甲基化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生长、转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