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PBDEs环境降解研究逐渐成为国际环境学界的热点,但多为实验室人工模拟,存在人为"强制"降解嫌疑,因此自然条件下的降解证据仍是理解和认识PBDEs环境行为的关键环节之一。本课题拟选取天然实验室(闽浙沿海泥质区)的海洋悬浮物、海洋生物和海洋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寻找自然条件下PBDEs直接降解证据。通过沉积物中PBDEs及代谢产物的高分辨沉积记录,重建近50年PBDEs陆源输入历史,为其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历史数据;跟踪闽浙沿岸泥质区PBDEs空间分布情况,研究PBDEs在海洋环境输运过程中的环境降解过程;确定海洋悬浮物中陆源输入PBDEs组成及含量,对比相同海区不同营养级海洋生物体内PBDEs组成和含量变化,结合人工模拟PBDEs降解实验数据,寻找PBDEs生物降解证据,并探讨生物降解过程。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研究以及政府消减和控制POPs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本课题选取东海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系统掌握了东海泥质区PBDEs及MeO/OH-BDEs的空间分布情况,重建了MeO/OH-BDEs的近百年沉积记录,并确定了东海沉积物中PBDEs和MeO/OH-BDEs的可能来源。同时,通过对比研究PBDEs与MeO/OH-BDEs在东海沉积环境中的记录,初步探讨了海洋环境中这两类化合物的关系。该研究得到了以下几个初步结论:.1、闽浙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PBDEs含量由近岸向远海方向呈现梯度递减的趋势;2、闽浙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PBDEs主要来自长江河流的输送;.3、东海表层沉积物中MeO/OH-BDEs含量由近岸向远海方向呈现增加的趋势;.4、东海柱状沉积物中,MeO/OH-BDEs在19世纪20年代就有检出,远远早于PBDEs人工合成的时期;.5、东海沉积物中MeO/OH-BDEs并不是主要由PBDEs通过生物转化而来的;6、浮游植物是东海沉积物中MeO/OH-BDEs的重要来源;.7、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能够影响MeO-BDEs的组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扰动下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PBDEs的迁移、释放与转化机制研究
海洋环境中羟基化多溴联苯醚(HO-PBDEs)的来源探究
我国近海典型潮间带系统中汞及甲基汞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考虑积雪覆盖与气候变化条件下PBDEs的大气排放、迁移转化及归趋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