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真菌是与植物共生的真菌,宿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与陆地上80 %以上的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并且AM真菌对植物的次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具有诱导效应。本项目针对如何提高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利用AM真菌共生关系诱导提高黄花蒿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新思路。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查清与广西黄花蒿共生的AM真菌的种类,从中筛选出2-3种优势AM真菌,人工接种到盆栽的黄花蒿植株根部,形成丛枝菌根,以研究其对黄花蒿生长、发育、营养吸收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丛枝菌根对黄花蒿有效成分生成的诱导效应及机制,探讨AM真菌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生态地位,对于揭示中药材"道地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具有理论意义。通过研究,丰富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的理论和药用植物人工栽培的理论,为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了广西境内平果县、贺州市、靖西县、南宁市郊区、马山县、融安县和桂林阳朔等地野生黄花蒿根系周围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养分含量,黄花蒿AM菌根侵染率,青蒿素含量,以及黄花蒿根系周围土样中AM真菌孢子数量。结果表明,广西野生黄花蒿与丛枝菌根真菌存在共生关系,在平果县、贺州市、靖西县和南宁市郊区取样调查的菌根侵染率在29.15%——40.43%之间,并且黄花蒿丛枝菌根的侵染率与植株的生长阶段有关系,且受土壤养分高低的影响,其中受速效氮的影响较大,土壤pH次之。土壤速效磷含量与野生黄花蒿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呈负相关,并且,在速效磷含量最低的地点,黄花蒿的菌根侵染率最高,根围土壤中孢子密度也最高。.通过盆栽接种试验, 研究了丛枝菌根( AM )真菌对黄花蒿的生长、营养吸收和药效成分的影响,以及AM真菌对黄花蒿诱导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均增加了黄花蒿对N、P、K 养分的吸收,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茎粗和地上生物量, 尤其以接种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 接种摩西球囊霉后植株茎、小枝和叶中的青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2.8% 、15.2%和19.6%, 接种地表球囊霉后分别提高了26.5% 、10.1%和14.9%; 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的黄花蒿地上部的挥发油收油率比未接种的分别提高45.0% 和25.%,而且挥发油成分发生了改变。.盆栽时,施磷量为80mg∕kg时,黄花蒿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低于或高于80mg∕kg,菌根侵染率均降低。盆栽实验中土壤不进行灭菌处理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干扰。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云南省绿春县胡椒病害及丛枝菌根真菌的调查
张掖湿地宽苞水柏枝和多枝柽柳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分析
植物病原真菌1,8-间苯二酚黑色素研究进展
滨蒿化学成分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的黄花蒿根系形态变化及变化机理
风胁迫下AM真菌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物种共存的作用机制
黄花蒿内生菌根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特点
AM真菌和溶磷细菌互作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及紫杉醇合成的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