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不同脂肪酸组分含量在不同生境中存在较大变化,分析不同生境栽培下脂肪酸组分环境特异QTL变化将会为揭示不同生境中含油量变化机制打下基础。本项目首先拟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将拟南芥基因组及其他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上与油脂代谢相关的分子标记整合到我们构建的甘蓝型油菜KT DH群体的遗传连锁图上。将KT DH群体在不同生态区域中进行栽培,并对不同生境中栽培的KT DH群体的脂肪酸组分进行比较分析和QTL对比扫描分析,结合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土壤元素、温、光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从而找到环境特异脂肪酸组分QTL,并对环境特异QTL候选基因进行验证,为克隆控制环境特异的脂肪酸组分基因以及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适应不同生境的高油酸、低饱和脂肪酸、低亚麻酸的"高效优质"油菜品种奠定基础。
甘蓝型油菜不同脂肪酸组分含量在不同生境中存在较大变化,分析不同生境栽培下脂肪酸组分环境特异QTL变化将会为揭示不同生境中含油量变化机制打下基础。本项目首先拟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将拟南芥基因组及其他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上与油脂代谢相关的分子标记整合到我们构建的甘蓝型油菜KT DH群体的遗传连锁图上,目前,该群体已经包含了403个分子标记,并通过KN群体和其他已经发表的图谱进行了整合,获得了1335个分子标记的高密度图谱。将KT DH群体在陕西大荔、甘肃张掖以及湖北武汉和黄冈三个不同生态区域中进行了栽培,KN群体七个性状在九个环境中共检测到了121个consensus QTL,这121个consensus QTL在1–7个环境中出现的个数分别为45、26、25、11、3、7和3,可见很多QTL均为环境特异QTL。对环境特异QTL对应的候选基因和FOX得到的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对照分析。该研究为克隆控制环境特异的脂肪酸组分基因以及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培育适应不同生境的高油酸、低饱和脂肪酸、低亚麻酸的“高效优质”油菜品种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甘蓝型油菜BnaFACF基因影响种子脂肪酸组分的机制研究
甘蓝型油菜低温发芽QTL定位及遗传分析
DELLA基因对拟南芥与甘蓝型油菜种子脂肪酸组分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