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滥用日益严重的氯胺酮("K"粉)是致幻剂一类的新型毒品。申请者的前期研究发现慢性吸"K"粉者存在额叶脑区结构的改变。本课题收集伴有精神症状的慢性氯胺酮依赖者80例和对照者80例,对依赖者进行8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磁共振数据和遗传样本数据(依赖者采集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磁共振数据采集)。观察治疗前后脑结构和脑功能的状态,结合遗传基因变异分析技术,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的治疗作用;比较氯胺酮依赖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的脑影像和遗传特征差异;药物治疗对脑结构和脑功能变化的影响;同时了解遗传基因变异对氯胺酮依赖症脑结构、脑功能以及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认为采用神经影像学技术来研究药物滥用如何导致大脑改变可能为成瘾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措施。药物使用相关的线索刺激可能诱发药物依赖患者的渴求,促使强迫觅药行为。本项目,我们研究了大脑对药物(即氯胺酮)使用刺激的脑功能反应,即氯胺酮使用者在观看氯胺酮使用短片时的脑功能活动情况。此外,以往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丘脑功能连接异常。由于氯胺酮(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使用本身可以引出精神分裂症样症状,本项目同时对丘脑功能连接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氯胺酮是否存在丘脑脑区的功能连接异常(最近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丘脑功能连接异常)。考虑到氯胺酮和甲基苯丙胺是动物模型中模仿精神分裂症样症状最常用的药物,我们还收集649氯胺酮和甲基苯丙胺使用者的临床数据和大约200的血液样品来比较氯胺酮和甲基苯丙胺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差异(数据正在分析,暂时还没有结果)。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61例氯胺酮用户和90例对照者进行了磁共振扫描。本项目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氯胺酮依赖者组在观看氯胺酮使用相关的录像时,前扣带皮层和楔前叶脑区活动明显增强。功能连接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氯胺酮使用组的丘脑和感兴趣的皮层区域(ROI),包括前额叶皮层,皮层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和后顶叶皮层之间功能连接明显减少。从这些已经分析的数据来看,我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不同的神经回路参与了慢性物质(氯胺酮)使用相关的刺激。此外,本项目首次发现了静息状态下慢性氯胺酮使用者的丘脑皮层功能连接异常。本研究数据进一步支持氯胺酮慢性使用导致的丘脑皮层功能连接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的功能连接异常假说一致,并强调丘脑功能异常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谷氨酸机制可能有助于找到新型药物制剂,增加对精神分裂症这一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首发重度抑郁症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的脑网络变化研究
基于神经影像学脑网络分析方法的康复治疗(rTMS)对脑卒中患者的脑结构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
吸烟者戒断的脑结构和功能影像学研究
镜像治疗患肢痛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