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融合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166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1.00
负责人:黄映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丛宪玲,孙然,吴玫,毕林涛,刁建东
关键词:
细胞融合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视窗瘤模型乳腺癌
结项摘要

乳腺癌是对妇女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里有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被称为乳腺癌干细胞。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被认为与乳腺癌干细胞密切相关,但乳腺癌干细胞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这类细胞究竟是乳腺癌起始阶段从正常干细胞突变而来,还是在发展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迄今没有明确的证据。本项目利用前期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肿瘤-间充质干细胞"融合假说,认为乳腺癌干细胞是肿瘤进展期间,乳腺癌细胞与迁移过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而来的。我们利用一种独创的小鼠背部视窗瘤模型,直观动态地观察乳腺癌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融合情况。通过测试融合细胞的成瘤能力和恶性转移程度,比较其与普通乳腺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改变,阐明其在乳腺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解释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的肿瘤干细胞来源问题,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课题旨在探索细胞融合现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乳腺癌为模型并利用电融合技术,我们构建了乳腺癌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融合细胞系。对融合细胞的特性分析后,我们发现:干细胞标志CD105、CD90、CD44和OCT4明显下降,而且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下降更为明显,但CD75没有变化。肿瘤标志物ERCG、KPM1、EGFR和K-ras增加,并随着培养代数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加。另外,在功能上融合细胞显示出更强的成瘤能力,但是迁移能力却下降。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融合细胞显示出比未融合肿瘤细胞对顺铂和表柔比星更加敏感的特性。而细胞融合后,间充质干细胞原有的成骨和成脂能力都有下降。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肿瘤细胞与干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系,并不具备传统的肿瘤干细胞特性。其干细胞特性会减弱,而肿瘤原性会增强,但迁移能力会减弱。本课题有助于了解细胞融合现象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黄映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巨噬细胞—乳腺癌细胞融合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0239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孔晨飞
学科分类:H18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色氨酸代谢在间充质干细胞促乳腺癌转移中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0284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冠
学科分类:H18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肿瘤组织局部的间充质干细胞影响乳腺癌骨转移的初步研究

批准号:30901455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黄红艳
学科分类:H18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的杀伤作用

批准号:8130194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上官磊
学科分类:H181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