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通讯对于蜘蛛种内以及蜘蛛与猎物种间的信息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几种蜘蛛的信息化学物质得到结构鉴定,农田生态系统中蜘蛛与猎物昆虫的种间化学生态关系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项目拟选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悦目金蛛(园蛛科)和肩斑银鳞蛛(肖蛸科)两种结网型的优势种蜘蛛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检测技术(GC-EAD)以及室内和野外生测等一系列化学、生理和行为研究方法,对蜘蛛蛛丝和体表所携带的信息化学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和结构鉴定,分析这些信息化学物质在蜘蛛种内雌雄间、亲子间以及蜘蛛与猎物间的信息传递功能,阐明信息化学物质释放和接收的生理机制,以揭示农田结网型蜘蛛种内和种间的化学通讯机制,阐释农田蜘蛛与有害昆虫之间的化学生态关系。研究成果有望探明蜘蛛种群内及其与猎物间的化学通讯规律,为从化学生态角度寻找发挥天敌控害作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提供依据。
蜘蛛是农田生态系统中有效制约害虫种群数量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化学通讯是蜘蛛和昆虫普遍使用的信息交流方式,研究蜘蛛和猎物的化学通讯有利于阐释天敌与猎物种内及种间的化学生态关系。本项目以结网型蜘蛛为主开展了一系列化学生态学相关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① 通过对雄性蜘蛛和雄性猎物昆虫性行为和性信息素的研究,证实了蜘蛛类群中由雄蛛主导和控制的交配行为,雄蛛具有提高交配概率和避免性捕食风险的能力;揭示了雄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在两性化学通讯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态适应意义;对雄性性行为和性信息素的研究阐明了雄性在两性关系中存在的积极和主导地位。② 通过对不同生境5科32种蜘蛛体表的微感受器进行研究,归纳出蜘蛛感受器包括化学(味觉)感受器形态、结构、数量以及在蜘蛛体表的分布规律,不仅为蜘蛛形态分类学家提供参考,更将有利于化学通讯和行为研究在蜘蛛类群的深入和拓展。③ 通过对分属5科9种结网型蜘蛛其不同功能蛛丝的蛋白纤维组成和力学性能研究,获得了大量有关蛛丝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对于今后开展蛛丝结构及性能与化学通讯等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目前本项目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标注基金资助论文12篇,获省级奖励1项;另有已投稿待发表论文2篇,正在申请专利1项;资助7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同时,项目负责人亦得到成长,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同行的认可和赞扬,曾2次应邀在国内学术会议作大会主题报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环境信息披露会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吗?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游猎型蜘蛛与猎物间的信息联系及其机制
斑潜蝇种内通讯和种间隔离的化学生态学机制
谱系相关的种间与种内相互作用对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影响
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种内与种间竞争: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及其对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