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被WHO定为十大带病生存致残疾病之一。目前对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既往的神经影像研究多采用PET、SPECT及单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虽然对OCD脑结构及功能活动区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但仍不系统、不完善,尤其对OCD大范围脑功能网络的研究以及其进一步的病因机制均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本研究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静息态fMRI、DTI等)确定OCD的脑功能活动改变最显著的脑区,探索OCD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网络及局部结构功能的变化,深入理解不同脑区的自发活动与功能连接的关系,构建OCD的神经网络模型,从神经网络角度提供OCD发病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信息;探寻药物及认知行为疗法治疗OCD的作用机制,通过相对客观的影像学指标为OCD的疾病诊断、治疗选择、量化评估等提供客观的实证基础。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局部一致性技术,研究未用药强迫症患者基础状态下的自发脑活动特征,探讨强迫症静息状态下的脑神经功能改变。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检测静息状态下22例未用药强迫症患者(病例组)、以及23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对照(对照组)的自发脑功能活动,并对两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利用REST软件分析fMRI数据,计算其全脑Reho值,用SPM2软件进行两样本t检验(P <0.0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患者ReHo值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初步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在右额叶、右侧顶叶、右侧岛叶、左侧扣带回、左侧顶叶局部一致性显著增强(P<0.001,未校正;k≥10);2、ReHo值与4个独立的临床症状因子:Y-BOCS量表评分、病程、患者年龄和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患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与ReHo值亦无明显相关。初步结论:强迫症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区存在脑功能活动的异常,这些脑区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基于非线性接触刚度的铰接/锁紧结构动力学建模方法
早年创伤对强迫症患者神经环路影响的纵向磁共振研究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对抑郁症患者高级视觉皮层网络变化的研究
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对颞叶癫痫患者警觉脑功能和结构的研究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多模态脑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