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框架下的城市网络体系与空间资源配置:理论、机制和中国经验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60328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7.00
负责人:赵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胡宗彪,李敬子,毛海涛,王胜,王备,潘莹
关键词:
空间资源配置网络外部性异质企业城市体系网络关联
结项摘要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promotes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in both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Under the state of China's New Normal, it is a key issue for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open and comprehensive urban systems and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resource allocation. Apart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which mainly focus on the size-hierarchy structures, this project studi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spatial structures, productivity effects and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f city networks, based on the agglomeration theories of heterogeneous firms in the frontier of urban and spatial economics. At first, we build the spatial economic model of heterogeneous firms wi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inkages, which acts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Secondly, we identif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heterogeneous labors, deducing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network equilibriums. Thirdly, we decompose the equilibrium paths and types of network structures, and construct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urban systems in China and compare the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periods. Fourthly, we estimate the productivities of urban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total productivity of a city networ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patial linkages, and then examine the network externalities with their effects on macro growth. Finally, we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spatial resource allocation of city networks on the intensive and the extensive margin,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conclusions of our study can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especially realizing the functional position of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供给和需求双侧的动力,新常态下如何构建开放包容的城市体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是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区别于现有的规模-层级结构的研究视角,本项目以城市和空间经济前沿领域的异质企业集聚理论为支撑,深入分析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机制、空间结构、生产率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首先,构建包含纵向和横向关联的异质企业空间模型,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次,识别异质企业和异质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模式,演绎网络均衡的形成条件;第三,分解网络结构的均衡路径和类型,构造统计指标对中国城市体系进行测度和跨期比较;第四,估算空间关联条件下城市异质企业生产率和网络总体生产率,检验网络外部效应及其对宏观增长的作用;第五,分析集约和扩展边际下城市网络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并讨论其影响因素。课题研究成果能够为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尤其是实现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

项目摘要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本项目以城市和空间经济前沿领域的异质企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在分析企业和要素空间分布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机制、结构类型、测算方法和空间资源配置效应,得到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首先,异质企业与城市之间存在双向选择机制,不同规模城市的下游市场需求对企业存在内生筛选作用,同时城市可容纳的上游中间品部门与企业之间形成中间品本地市场效应;其次,从城市间的企业分布来看,大城市的企业效率分布曲线相比小城市有较高的左侧截尾,而小城市相对于大城市存在右侧截尾;其三,城市之间的网络关联以产业和功能的空间联系为基础,城市网络是大范围产业链的空间载体,产业链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布局和集聚形式导致不同城市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进而产生城市之间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各种关联:城市间的垂直分工形成互补网络结构,水平分工形成协同-竞争网络结构;其四,从城市间产业链位置的角度提出城市网络的测度与识别方法: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细分行业投入产出表,测算我国各县级及以上城市的上游度水平和一定空间范围内邻近城市的上游度差异,据此识别城市之间的互补关系与协同-竞争关系;其五,城市网络的外部效应与增长效应相辅相成,城市网络通过竞争性孵化与包容性孵化两条渠道促进企业创新实现经济增长;其六,网络中各城市的要素成本和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存在协同影响,在严格环境规制的条件下,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后,从开放经济视角来看,不同类型城市网络对不同上游度位置城市的制造业出口密度存在异质性影响。项目研究结果对于各类城市制定合理化发展策略,增强自身产业结构与所处网络结构的适应性,在提升区域产业链水平的过程中构建协调均衡的城市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DOI:10.12198/j.issn.1673 − 159X.3895
发表时间:2021
5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城市生产率溢价:理论、机制与中国经验

批准号:7160316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强远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流空间的中国巨型城市区网络体系研究

批准号:7177313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文余源
学科分类:G0312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异质企业框架下贸易自由化与资源再配置: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

批准号:7170313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蔡熙乾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消费者异质性与贸易利益的个体分配效应研究:理论与中国经验

批准号:7177314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钱学锋
学科分类:G0306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